当前,老龄化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问题。谁能提前做好规划,谁就能应对好这个难题,并借势而为,真正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我国政府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指出:到2022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框架初步建立;到203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制度安排更加科学有效;到2050年,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应对人口老龄化制度安排成熟完备。
这是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的顶层设计,从国家层面制定了老龄化社会发展的基本框架,也从根本上给予了养老产业发展政策保障。那么作为养老人,我们应该怎么来进行思考和规划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呢?我觉得应该有以下一些思考。
第一,市场化、社会化一定是应对老龄化的最佳路径。几亿人的养老难题不能完全依靠国家来解决,政府也不可能一包到底。所以,最佳的、最根本的解决方案一定要让社会性问题回归到社会中去,依靠市场来进行高效的资源配置,让社会中每一个人都来关注养老,才能真正解决这个社会大问题。
第二,积极践行责任,为社会解决重大问题。任何一个行业的发展都要经过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每一阶段都需要时间,养老行业也不例外。2013年应该算得上养老元年。在此之前,养老产业属于初创期。2013—2022年这十年应该是养老行业的初级阶段,众多企业进入到养老行业,共同推动养老服务健康发展。我一直在说,我们这代人真幸运,我们是改革开放的参与者、引领者;如今我们又成为养老行业的参与者、引领者。我们聚集了很多社会资源、行业资源,理应为社会解决重大问题,这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我们应该要有这样的担当,更有这样的能力和底气来承担这样一个历史任务。
第三,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每个家庭都有长者,满足长者对于美好生活向往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就满足了家庭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作为养老行业从业人员,我们要从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来满足客户的需求,进而引导客户的需求,倡导更高层次的、生命成长层面的需求,最终为他们创造未来美好生活场景,推动人类社会文明的进步。
2020年的这场公共健康危机,给各行各业都带来了巨大影响。如今,随着国内疫情的控制、经济的复苏,各行各业的从业人员也在思考疫情后的发展,养老行业也是如此。这次疫情对于养老行业来说是一次重大考验。大多数养老机构的院感防控体系是缺失的,但九如城有系统性的防控手册和防控流程。按照防控手册,完全能够快速地根据每一个院际的实际情况建立起包含三区两通道的防控体系,有效抵御重大疫情。我们以往的运营经验也能给其他养老机构带来启示,要能够通过对平时运营经验的总结快速地各层面建立相应的防控体系,就能应对今后可能面临不确定性局面。
当下,养老行业在社会各界力量的参与、推动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未来,我们更要在全社会积极推动形成敬老爱老的氛围,吸引全社会对于养老事业的关注,动员全社会参与到养老行业的建设中。养老是一个有着大福报的行业,我十余年的行业经验也告诉我,我人生中最大的收获就是能够服务长者。我们也要利用市场化的资源配置,解决养老行业的供需矛盾,让更多的长者能够安享晚年。
我想在这一过程中,政府能够发挥更好的引领作用。用政策扶持、引导养老行业发展,保障长者日益增长的需求,特别是能够让我们的每一位长者都能得到多层次、全方位的养老服务。养老机构,则应该以客户为中心,更加积极地去满足、引导、培育客户需求,通过努力推动养老行业健康发展。
但无论是从国家政策还是客户需求,养老行业的发展都离不开养老人的努力。养老是一个很特殊的行业,一线员工的服务就是我们的品牌,因此我们要在机构中创建好的企业文化,给予员工安全感,培养他们的崇高感和责任感,更好地为长者服务,赢得家属的肯定和社会的尊重。只有如此,机构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2020年发生了很多事情,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都卷入其中,并将见证未来。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和中美贸易摩擦使中国经济受到很大的冲击。中兴、华为、字节跳动等科技企业成为美国政府打压的对象,这也给其他行业带来了拷问:我们如何在大变局中生存甚至发展得更好?
国家已经给出了我们答案:发展国内“大循环”,着力扩大内需。坦率地说,中国的养老方案要靠中国人解决,中国养老企业的市场也主要在国内。因此,从另一方面来看,国内经济大循环对于养老行业也算得上一个机遇。在未来几年里,我们要让养老行业成为“大循环”中的重要环节,借助“大循环”的东风,让养老行业进一步发展。
我想,养老行业能够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环节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养老行业市场前景广阔。据预测,中国老龄产业产值将在2050年突破100万亿元,届时将占GDP三分之一以上。二是长者消费需求不断增长。如今,长者退休时年龄相对较低、身体较好,国家对退休人员的保障生活也做得越来越充分,长者消费需求正在向高水平、高层次和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当然,养老行业也要创新发展思路,以高质量服务助推国内经济大循环。首先,要紧抓需求机遇,以大健康产业中的关键部分——养老、养身、养心为核心,不断开创发展新思维、新路径、新格局。我们要重新定义养老,养老观念和服务都要从养老向教育转变,为长者提供一个可以发挥余热、为社会再作贡献、再创新辉煌的平台。这种再教育、再成长的服务方式能够让长者更加开心,真正实现快乐养老的目标。
其次,要加快数字化转型,探索“养老+互联网+各行各业” 的创新应用,开发出更多更好满足长者需求的消费业态。疫情期间的网上探视、网上问诊等线上服务的出现让我们看到了养老+互联网的巨大潜力。九如城平台也一直在积极开发数字化养老平台,潜心研发了“99康养平台”,针对目前行业普遍存在的养老资源分散、供需不匹配、渠道不通、无专业线上康复等问题,为行业提供全方位、专业、可信赖的康养服务。
最后,站在一个养老服务运营商的角度,九如城运营多家养老机构。但我一直认为应该让养老回归家庭:从之前的只服务长者到服务长者家庭,从关心长者到关怀长者家庭,从养老全服务到家庭全服务,让养老消费直达家庭,让健康成为家庭中心。这需要每一个养老人转变理念,我们的客户不仅仅是长者,更应该包含长者家庭,我们的服务也不仅仅惠及长者一个人,更应该惠及长者家庭。如此,不仅能够拓展养老行业的边界,更能扩大养老行业的市场规模,更好地发挥养老行业的巨大潜力,促进国内经济“大循环”的良性发展。
近几年,关于“养老+医疗”“养老+互联网”等为主题的传统养老产业转型的论述不绝于耳。这种融合思维既有助于增强养老产业服务管理效率、解决养老服务人员短缺问题,也拓展了养老服务普惠发展的路径,能够为更多的长者提供便捷的服务。站在当下,同时结合九如城12年发展的历史,我想未来养老行业的发展一定具有以下几个趋势。
1.“养老+互联网”,引领养老行业高质量发展
从2015年国务院颁发《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开始,互联网与养老结合,打造智慧养老健康产业体系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智慧养老”成为养老行业发展的新方向。
目前,“养老+互联网”由三大板块组成,即以智能设备为基础,以线上服务平台为纽带,以线下服务圈为支撑。通过智能设备搜集长者需求信息,以数据驱动服务,构成一个闭合的供给链与需求圈,大大提升服务效率和管理决策的科学性,为长者提供个性化、专业化、品质化、效能化的养老服务。(www.xing528.com)
诚然,基于我国老龄化问题严重、养老资源不足的现实困境,传统养老依靠人力服务的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长者的养老需求,养老向数字化转型升级是大势所趋。养老服务线上与线下的有效融合,将缓解养老服务业面临的管理和服务难题,同时能借助科技产业发展的优势促进养老服务业产业化发展。前面我们也讲到养老+互联网的数字化转型,但目前来看,养老产业线上线下融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仍然是未来发展的一个大趋势。
作为一个有着12年养老经验的养老人,从立志从事养老服务开始,我就在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来助力养老产业的发展,也一直在布局九如城智慧养老服务体系。对于养老产业来说,我们要努力发挥养老产业本身的优势,利用互联网更新服务手段和管理方式,用互联网思维和互联网技术帮助养老产业转型升级,为客户创造全新的价值,进而实现养老产业高质量、高速度的发展。
2.“养老+医疗”,完善养老服务体系
2018年全国60岁以上人口达2.49亿人,其中患有慢性病的长者接近1.8亿人,根据《第四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我国部分失能、完全失能的长者占总体老年人口的19.5%。同时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增加,未来,老龄化社会将进一步加剧,老年人口对于健康养老的需求将大幅度增加。“养老+医疗”将成为未来养老发展的重要方向。
传统的单纯养老服务和独立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难以满足长者多层次、多样化的健康养老需求,同时也增加了医疗服务体系的压力,既不利于养老服务的高质量发展,也不利于更加合理利用现有的医疗服务资源。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是将医疗、康复、护理和养老服务有机结合,以完善的医康养护资源体系为支撑,满足一定区域内全部长者全生命周期的养老需求的新养老模式。医养结合是打通养老和医疗脱节“痛点”的必要之举,是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举措,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方向之一,也是老龄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突出医养结合使传统养老服务体系更加完善,不仅能够为长者提供更为优质的养老服务,还能有效满足老年人口的医疗需求。
九如城从一开始就定位为医、康、养、教、研、旅相融合的养老运营商,我们也率先提出医养结合的理念并付诸行动。九如城的“医养结合”,不仅提供长者的日常生活照料,尤为重要的是为长者提供健康保健、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疾病的康复管理、临床护理等积极医疗护理服务。
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也让更多的人关注健康。未来,长者健康和家庭健康管理一定是机构服务的重点,我们要兼顾服务对象的共性和个性,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健康状态长者的养老需求以及家庭健康管理的需求。系统性地实现院际、社区、居家的医养结合,以老年康复为医疗康复服务的核心,将康复护理服务延伸到社区及家庭,全区域体系化解决养老问题,提供全生命周期系统性解决方案。
3.“养老+教育”,提高长者的生命质量
长者退休以后,离开了工作的岗位、放下了生活的重担,也逐渐失去了退休前的社会地位,成为了社会的边缘群体、别人眼中需要照顾的弱势群体,随之而来的失落、孤单、迷茫的情绪不断蔓延,空虚、无所事事成为了他们的生活写照。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长者注重提高生命质量的精神生活,而他们只有积极融入社会之中才能享受到生活的乐趣。这些长者在退休前都掌握着各种工作技能,曾经为国家和社会做出过巨大的贡献,退休后他们有时间有精力并且也想继续为社会做出贡献,因此发展“养老+教育”对于长者、社会和养老产业都有益处。
只要社会重视长者的价值,让他们调整好心态,积极乐观地投入到学习之中,更新知识结构,将自身经验与先进知识相结合,一定能够帮助长者“再社会化”,让他们发挥余热,为美好社会建设贡献力量。银发浪潮催生老年教育,长者和年轻人应当共享人生出彩的机会。孝为文化便是“教”,养老人应该将老年教育摆在重要位置,实施“养老+教育”战略,不仅能够培养阳光向上、与时俱进的老年人,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更是响应国家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终身教育的号召。
4.“养老+旅游”,丰富长者晚年生活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经济水平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具有强烈的旅游意愿。据统计,2019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达6.63万亿元,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万亿元,旅游业逐渐成为国民经济新增长点。
相对于年轻人没时间出去旅游,长者的时间充裕,尤其是有一定经济基础的长者,旅游成为他们养老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有需求就有市场,“养老+旅游”是近年来养老行业关注的重点领域。202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扩大内需是下一阶段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其中“养老服务”“旅游”是扩大内需的重点产业。
“养老+旅游”是养老新模式,也是养老产业的又一发展生态,被业界称为“旅居养老”。“旅居养老是候鸟式养老和度假式养老的融合体”,长者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和喜好,在不同的地点度过不同的季节。一边养老一边旅游的模式也有利于长者的身心健康,开阔长者的眼界,丰富长者的晚年生活。同时将旅居养老与异地养老相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解决高老龄化区域养老资源紧缺的问题,又照顾到长者不想长期或永久居住在外地的诉求。
虽然2020年年初,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旅游业受到很大冲击,养老企业中的旅居业务也近乎停滞。但这种状态是“非常态”,长远来看,旅游业的恢复只是时间问题,人们对于旅游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而养老企业也能够借助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东风迎来自身成长的契机。
“养老+”模式的核心是真正以长者为中心,不管是互联网方面,还是医疗、教育、旅游等方面,我们都要紧紧抓住长者的需求,为长者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服务,满足长者的身心要求。我想,这种多生态的发展,既拓宽了养老产业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也增强了养老产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是“大养老”事业蓬勃发展应有之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