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老龄化:解决医疗养老难题

中国老龄化:解决医疗养老难题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婴儿潮及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时代。按照这一标准,中国自200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将超过20%,届时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老年人一旦患病,有时往往不得不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目前,国家已开始高度重视推进医养融合工作,以期能解决老年人医疗养老难题。

中国老龄化:解决医疗养老难题

我之所以特别关注老龄化,是因为我深刻地意识到中国社会将要面临老龄化这个大问题。中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发生了大变化,大型家族变成小型家庭,农村居民去向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婴儿潮及后来的计划生育政策,推动中国快速进入老龄化时代。

每个家庭都有长者,人人都会变老,养老是每个人、每个家庭都避不开的话题。老龄化也与社会经济发展、生活条件变好、医疗条件变好、寿命变长等因素相关。其实世界很多发达国家已经历过同样的问题,只是中国的老龄化速度更快,更需要提前做好规划。

联合国将“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比超过7%或60岁及以上人口占比超过10%”作为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按照这一标准,中国自2000年开始就已经进入老龄化社会。2018年,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为2.49亿人,占总人口的17.9%。2019年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为2.53亿人,占总人口的18.1%;65周岁及以上人口为1.7亿人,占总人口的12.6%。

从目前的趋势来看,未来中国老龄化速度会越来越快,“十四五”期间中国或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到2025年,老年人口总数将超过3亿,平均每年增加1000万。其中,15%为80岁以上的高龄老人,15%为失能半失能的老人。2030年之后,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或将超过20%,届时中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

中国老年人口老龄化预测
(资料来源:智研咨询研究报告

传统的养老模式下,大多数长者都选择在家中养老,但是重度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将会使这种传统养老模式不堪重负。因为长者年纪大了自然容易生病,其自理能力下降迅速,需要家庭、社会帮助的需求急剧增加。但是,受到现代家庭变小等因素的影响,这种需求往往很难得到有效的满足。

这些都促使我一直在想:能不能找到一个模式来解决所有长者的养老问题?能不能找到一种方式让长者们的晚年生活更加快乐?现在长者的生活状态是年轻人未来老年状态的一个折射。如果现在社会的长者生活得不好,那么年轻人看到的都是老年人很可怜的场景,就会对未来失去期望。

特别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20年间中国出生了近3亿人。未来的10~20年,他们将全部变成老年人。人口统计预测,到2035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可能要达到3.5亿人。这个特殊人群对国家、对社会是有贡献的,但到了需要养老的时候,却无法依靠子女来实现养老。因为,独生子女大多是“421”的家庭模式,很多人要考虑自己的事业、家庭,没有精力来给父母养老,他们对长者的照料能力急剧下降。

此外,在居家和社区养老中,老年人最关注日常护理、慢性病管理、健康教育等服务。一旦家中有长者卧病在床甚至生活不能自理,子女们往往忙得焦头烂额,在精力和经济上都很难承受。在机构养老中,如果长者患有疾病的话,那么对医疗服务需求就更加强烈,而目前很多社区养老服务设施与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结合并不紧密,通常只能提供日间照料服务。

再加上硬件配置不足,医疗服务能力难以满足高龄、失能老年人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叠加的服务需求。这种养老服务和医疗服务互不衔接的情况,导致老年人的养老照料和医疗康复服务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老年人一旦患病,有时往往不得不在家庭、医院和养老院之间不断往返,既耽误了治疗,也增加了负担。

另一方面,由于大型医院主要关注急性病症的救治,对那些处于大病恢复期、康复治疗期、绝症晚期和有慢性病、残障的老年人无法提供细致的生活护理,但本应出院的老年人出于风险最小化的考虑而坚持留在医院,产生占用床位的现象,加剧了医疗资源的紧缺。许多老年人的真正需求得不到满足,医院应有的治疗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也未得到有效利用。在这样的背景下,大型医院迫切需要“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来承担这些老年人的常规护理工作,以实现治疗、康复与护理的无缝衔接。(www.xing528.com)

因此,在我国“未富先老”“未备先老”背景下,如何解决老年人的养老与医疗问题,成为当前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面临的重要议题。目前,国家已开始高度重视推进医养融合工作,以期能解决老年人医疗养老难题。2013年以来,国家先后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快推进健康与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的通知》《关于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重要政策文件,都对养老服务与医疗卫生服务结合提出了明确要求,营造了医养融合发展的有利环境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明确提出要“推进医疗卫生和养老服务相结合”,为做好医养融合工作提供了指引和遵循。在参加国家“十三五”中长期规划讨论的时候,我就提出国家层面需要做中长期规划。同时在多次交流会议上,我也是这样提出。最终,2019年国家出台了积极应对老龄化的中长期规划。在这种宏观形势下,我们更应该顺势而为,大力推进养老产业的发展。

九如城开始做养老的时候,就制定了三个九年计划。为什么最初我们要先做研究?很简单,只有先了解国外最好的养老模式,才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制定国内的养老解决方案。因此,最初我们对长三角14个城市做了调研,在综合分析的基础上建设运营了宜兴第一个养老综合体,并因地制宜,不断升级优化软硬件养老体系。从养老综合体到城市养老院,到社区到居家,都是我们的服务升级。

每一个行业的发展,都会经过初级阶段、成长阶段、成熟阶段。2013—2023年是养老行业初级阶段,2023—2033年是成长阶段,2033—2050是成熟阶段,这也符合国家中长期规划。不论国家、社会、行业还是企业,都必须清楚知道每个发展阶段所要做的事情。所以企业制定战略发展方向要与社会行业发展趋势相吻合。

任何一个事物发展都需要一个过程,企业家就是要勇于超前,注重实干,仅停留在想的阶段永远无法出成绩。我们现在在做的农村养老,找了三个县直接做,不知道做得对或错,但是我们用心去做,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提升和总结,要通过实干来探索出一套适合农村的养老解决方案。

在地域布局方面,我们首选长三角区域,其次是珠三角、大北方、大中部、大西南等区域。为什么选择长三角?原因很简单,我熟悉这个地区。第一,经济好,有消费能力;第二,理念好,接受多元化养老模式。在战略布局上,我们的大战略是将长三角区域扩展为泛长三角区域。

前不久的长三角民政论坛,上海、江苏、浙江、安徽民政部门决定,逐步实现长三角养老服务供需资源有效对接,进一步推动长三角区域养老一体化发展。未来,在长三角区域,异地养老将成为大趋势,养老政策也将跟着长者走,长者在哪里,优惠政策就在哪里,我们就去哪里建养老院。所以,我们要把长三角做深做精做细,每一个城市都要进去,在这个区域真正做到养老服务一体化。

泛长三角区域是在长三角区域的基础上增加了山东和江西,包含了五省一市。这个区域包含了3.5亿的人口,有9 700万60岁以上的长者,未来这个区域要占我们市场份额的50%。第一,九如城发源于这个区域,在这个区域的影响力相较于其他区域更大,体系建设也更加成熟。第二,这个区域的养老理念是全中国最先进的。养老不仅仅是需求和购买力的问题,更是理念的问题。所以我们要将这个区域作为我们的大本营,作为集团最大的粮仓。

在长三角发展得差不多的时候,我们开始进军珠三角。未来的战略布局是长三角50%、珠三角20%、中部和西南20%。这就是在地理上来制定企业战略和发展方向。这个战略其实是从泛长三角的大区域到大北部、大中部的中区域,再到每个城市的小区域,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同时发力,最终形成爆发力,形成体系化优势。这种体系化优势有三点。第一,区域全覆盖后,我们打破区域壁垒,对团队的管理效率和能力都会大大提升。第二,我们可以开发全系列产品,有效降低成本。第三,我们也更容易实现包括人才在内的跨区域的资源统筹。

目前,九如城在10多个省份,60多个城市开设康复医院和连锁运营养老机构200多家、社区中心800多家,拥有员工逾8 000人,总床位数超5 000张,服务惠及百余万家庭。区域的广州、东莞佛山等城市也已经落地,在北京有三个区域在洽谈。九如城已经进入的有武汉、成都等中心城市,还有青岛旅游城市。未来五年,我们要进入一百个城市,建立一千家养老院,设立十万张床位,服务一百万长者,惠及一千万个家庭。我想我们有这样一个伟大的目标,是因为我们要去满足社会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需求,我们是顺势而为,顺着这样的社会需求,来做这样的伟大的事情。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