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的饲草资源主要包括三大类:一是草地牧草,包括天然草地和人工草地牧草;二是饲料作物,如青贮玉米、高丹草、饲用高粱等;三是农作物副产品,即秸秆和批壳,主要是秸秆。
河北省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承德和张家口等地区,主要利用方式为放牧和刈割,是河北省重要的陆地生态系统。其中,坝上及燕山地区、太行山区、平原农区产草分别占全省总产草的77.40%,20.40%和2.20%。根据河北省自然条件、草地类型特点以及生产中的自由放牧和草地退化现状,河北省草地利用率以50%较为适宜,据此计算出各地区牧草载畜量。从草地单位面积载畜量可以看出,平原农区草地载畜量最高,而坝上及燕山地区和太行山区载畜量较低,这与坝上及两山地区超载过牧造成草地退化有密切联系。因此,降低坝上及两山地区的草食家畜饲养规模,缓解草场压力,改善这些地区的生态环境是当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
人工饲草的构成包括两部分,一是人工牧草,二是饲料作物。其中,人工牧草又分为多年生牧草和一年生牧草两大类。全省人工草地面积285.9千hm2,主要分布在张家口、承德和沧州市,占总人工草地面积的81.19%。年产干草约17.15亿kg(人工草地平均公顷产青干草6000~7500kg),理论载畜量为234.99万羊单位。人工草地主要利用方式为刈割,极少部分为放牧。牧草主要利用方式为加工干草产品,青贮和青比重很少。
河北省在自然气候方面适于饲草生长的暖季短而冬春寒冷枯草期长,因此在草地畜牧业中存在着饲草供给的季节性不平衡问题,饲草具有一定的生长发育阶段,受到时令季节变化的影响,因而形成草地畜牧业第一性生产的季节差异。此外,由上述分析可知,河北省草食家畜的发展在饲草供给方面还存在区域性不平衡和营养结构不平衡的问题。因此,要解决饲草供给不平衡的问题,必须发展牧草产业,发展草产品加工业,以保证饲草的均衡供应问题,促进畜牧业的稳步持续发展。
草产品的种类很多,对它们的分类方法也多种多样。草产品作为各类畜禽的饲料,尤其是反刍家畜舍饲的主要饲料,可供给草食畜禽所需的多种营养物质,如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和水分等,对家畜健康生长起着重要作用。在各类草产品中以干草产品最适宜作为商品草,市场需求量大,如干草捆、干草粉、草块、草颗粒,都常作为商品出售。因此目前大家所称草产品一般仅指作为商品的干草产品,而鲜草产品、青贮及半干贮草产品大多自产自用,偶尔近距离销售。由于不论何种草产品都是由牧草收集、加工制成,且用于饲喂家畜,故草产品对牧草的加工供给,不仅仅限于干草产品,还涉及鲜草产品、青贮草产品及半干贮草产品,这些产品结构各有所用。(www.xing528.com)
通过分析发现,河北省虽然秸秆资源丰富,但由于其中粗蛋白质的可消化性差,基本上不能被反刍动物消化利用,只能作为大家畜的“维持用能量饲料”。因此,从发展现代畜牧业的前景分析,秸秆的增产潜力有限,所以发展优质牧草产业的重点和方向是发展优质牧草和饲料作物,秸秆的利用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进行牧草产业经济活动,总是在一定的生产规模和一定的生产条件下进行的,都需要投入一定的资源。所谓牧草产业生产资源,是指在牧草产业生产过程中所施用的各种物质资料和生产手段,以及劳动力资源、智力资源管理等。如人工饲草生产,就必须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劳动力以及种子、化肥、农机具、动力等各种生产资料。凡是在一定生产周期内所消耗的生产资料数、生产工具所提供的服务量,以及人们所投入的劳动量,统称为“生产投入”,这一生产周期结束所获得的生产成果,则为“生产产出”。
参与牧草产业生产过程的各种资源或因素的性质不同,人们所能控制的能力也不同,根据其性质和人们控制利用的能力,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类型:一是人们目前还难以控制的自然资源或因素,如光、热、水、气等,它们是牧草产业生产过程不可缺少的生产因素;二是人们可以控制而且比较稳定、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资源或因素,如草地、草业建筑物等;三是人们可以控制的、可变性大的生产因素,如劳动力、畜力、机械、饲料、肥料、良种、种植面积等。这些资源或因素根据需要和可能,在生产过程中不断变化,它们在牧草产业生产过程中反应最为敏感。河北省饲草种植面积对饲草产量的影响作用最大,其次是良种,再次是灌溉、肥料、气候、田间管理、农业机械、劳动者素质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