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世界上干旱和半干旱地区约占土地面积的36%,占总耕地面积的42.9%,最易发生旱灾。其他地区也常受季节性干旱或难以预测的不定期干旱的影响。在我国北部广大的干旱和半干旱地区,其中河北省大部分区域也是如此,水分不足是限制牧草推广和生产的重要因素。
抗旱性是植物在干旱环境中生长、繁殖或生存的能力,以及在干旱解除后迅速恢复的能力。植物的抗旱性表现是通过其形态、结构、生理生化特性来防止地上部分的水分消耗和增强根系的吸收能力,保持干旱条件下植物良好的水分平衡,使植物细胞处于较为适宜的微环境下,以度过干旱环境。
牧草的抗旱性是指牧草对干旱胁迫的抵抗能力,包括牧草抵抗水分亏缺的能力和牧草从缺水土壤中吸水的能力。不同品种的牧草对于干旱或水分胁迫会表现出不同的抗性。在同样干旱胁迫下,抗旱性强的牧草可以在不增加投资的情况下,获得多而稳定的产草量,所以对于干旱、半干旱地区,特别是在无灌溉条件下建立人工草地或进行天然草场补播改良时,筛选抗旱性强的草种是获得成功的关键。因此,牧草的抗旱性鉴定显得十分重要。(www.xing528.com)
鉴定牧草的抗旱性,一般采用田间直接观察法。但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己从田间形态特征进入到实验室,以一些生理、生化特征作指标进行鉴定。牧草种或品种,除了形态特征、生物学特征,特别是生物量存在一些差异外,在抗脱水能力、细胞膜保护功能、细胞渗透调节能力、酶的多态性等生理、生化方面也存在差异。其中,外观特性的差异可以通过田间品比试验进行鉴别,而生理变化的差异则需要在实验室内用生理、生化技术鉴别。在大多数的牧草抗旱性研究中,以室内模拟干旱环境下研究幼苗的抗旱性为主,根据抗旱性生理、生化指标来对供试牧草的抗旱性进行评比,得出它们抗旱性强弱的顺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