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目前我市“工业立市”工作只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对实施“工业立市”战略,无论在认识上,还是工作力度上,离市委、市政府的要求都还有很大差距,一些同志对“无工不富”的认识仍然比较淡薄,党政领导“避生就熟”,相关部门“叶公好龙”的现象仍然很突出。当前各县区之间经济发展距离正在拉开,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态势,这种结果正是对“工业立市”认识上和力度上的差异带来的。如何加大宣传力度,进一步统一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提高认识,在全社会营造良好的“工业立市”舆论环境,仍然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问题。市委、市政府决定,2001年8月在全市开展工业集中服务月活动,用一个月时间,集中精力为工业企业服务。目的就是要通过活动进一步解决目前我市一些部门和同志对“工业立市”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刻、工作还不够主动等问题,同时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进一步深入贯彻中央十五届五中全会和省委八届六次会议精神,深入贯彻市委、市政府的“工业立市”发展战略和“十五”计划纲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对工业的领导,加大力度,为工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加快工业化进程。这种活动在我市还是第一次,一定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做到既有声势,又讲实效。今后,我们还要大力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努力为“工业立市”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2.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创造良好的硬环境,推进工业化配套的基础设施。
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以交通、通讯、能源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交通建设。建市以来,我们为改善全市交通状况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至今公路等级低,高速公路不通,交通“瓶颈”仍然是我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要继续努力,把改善交通环境列入重要议事工程。河惠(河源段)、河龙高速公路要争取尽快动工,确保2003年通车。河紫路、忠定线和平北段、和洋线龙川段等路段的改造要抓紧,加快进度,确保质量。其他省道、县道要努力创造条件,争取列入改造计划,通过改造上等级。要巩固“两大会战”成果,加强乡镇道路的养护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制,确保真正实现路通、车通、财通。
为增强对外资的接纳能力,我们还要重视开发区、工业园区等建设,完善配套设施,吸引外商投资。今年市区重点抓好麦科特工业园区和明珠、高埔、百子园工业区建设,各县区也应集中抓好一到两个工业小区,筑巢引凤,努力为“工业立市”创造良好的硬环境。
3.切实提高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首先,就是一定要兑现发展三资企业、招商引资、发展国有工业的各项优惠政策。虽然这些优惠政策可能暂时影响了个别部门甚至市财政的利益,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我市经济发展和财税的增收。各部门务必顾全大局,坚决执行。其次,要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加强监督管理,通过评议不满意单位、行风检查评比、人大政协监督等方式,有效地遏制了各种不正之风,但还没有杜绝,特别是在科一级干部中,还存在工作效率不高甚至故意拖拉的现象。要坚决刹住“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和“吃、拿、卡、要”等歪风。第三,要跟进各种中介服务。比如信息服务,有关涉工部门要想工业所想、急工业所急,注意为工企业提供市场、销售、投资等方面的有用信息,为企业发展服务。
此外,我们还要牢固树立“良好的信用是宝贵的财富”的观念。建市初期,由于经济秩序不规范,出现了一些企业法人、甚至是一些政府部门负责人,对金融借贷“敢借、乱用、不还”,对项目合同任意违约等现象,河源被认为信贷的“红灯区”,河源形象受到严重损害。现在有的企业市场前景很好,也具备较强的生产能力,但就是因为金融部门对河源印象不好,在信贷问题上忧心忡忡,心有余悸,不敢轻易放贷,致使这些企业难于找到流动资金,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效益。事实证明,“信用丧失势必造成极大的道德风险和经济秩序混乱,危害极大”。我们河源的教训十分深刻,各级干部一定要有长远眼光,要从大局出发,真正建立起河源良好的对外信用,独立的企业信用和全新的社会信用,努力为“工业立市”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4.坚持依法治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我们的工业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工业化,必须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办事,必须依法经营管理企业。良好的社会治安、正常的社会秩序,是加速工业化的重要条件。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依法治市、依法行政的观念,增强法制意识,坚持依法管理经济和社会。要进一步健全执法责任制、评议责任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提高行政执法水平。坚持重典治乱,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强化安全生产管理,依法追究事故责任。坚决打击各种经济犯罪活动,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保证市场竞争的公平、公正,努力为“工业立市”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实践证明,拥有资金是财富,丰富的资源是财富,公共关系是财富,良好的生态环境也是财富。我们加速工业化、发展工业经济,决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要实行经济建设与环境建设、资源保护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建设、同步发展的原则,加强对土地、森林、矿产、水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高资源开发利用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提高其产出率和综合利用率,形成资源占用与开发补偿动态平衡的新机制,为经济长期持续发展提供可靠的资源基础。要继续加强以保护东江中上游水源水质为重点的工业污染防治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加大环保执法力度,增强全民环保意识,提高环境管理水平。努力在加速工业化进程的同时,保护和创建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而言之,“工业立市”战略是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为加快我市脱贫奔康进程而作出的重大政策,各级党政务必须统一思想,深化认识。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这个主题,想方设法,扎实工作,河源经济腾飞指日可待。(www.xing528.com)
[附录1]
河源——投资兴业的宝地
河源市成立于1988年1月,是广东省的一个年轻城市,也是京九线上的一个新兴城市,辖源城、和平、龙川、紫金、东源、连平等6个县区,全市总面积1.58万平方公里,人口322万。
1.河源资源比较优势
(1)河源,源远流长,历史悠久。早在公元前1万年至4000年,河源市域内所在的东江中上游便有人类繁衍生息。公元前214年,秦朝就在这一带设县而治,首任县令就是后来统一领土并被汉高祖封为南越王的赵佗,县治设在龙川县佗城镇。现有的新石器遗址、唐代正相塔、宋代龟峰塔、孙中山祖居(由闽入粤第一代)。这里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2)河源,靠山近海,区位优越。河源位于广东省北部,东江中上游,处于珠江三角洲边缘,历史上与惠州、东莞、深圳、汕尾曾属同一地区,市区距广州、香港均不到200公里,河源实际上是内陆与沿海的结合部。这种独特的区位,既有利于接受沿海地区的经济辐射,又有利于贯通国内外大市场。
(3)河源,交通四通八达,基础设施日益完善。河源是京九入粤第一市。京九铁路经过江西进入河源境内,穿越三县和市区,并在龙川县城与广梅汕铁路接轨,设立华南最大编组站。105和205国道纵贯全市,河惠、河梅等高速公路正在规划建设。由此构成了河源市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使河源成为粤东北的交通枢纽。此外,以市区为中心的现代通信网络已经形成,实现了城乡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并且,还拥有一类口岸。
(4)河源,自然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河源是“港深水塔”,全省最大的两个水库——新丰江水库和枫树霸水库都在河源境内。滔滔不绝的东江水,不但滋润着珠江三角洲东部,而且通过东深供水工程流入香港。境内水能蕴藏量130万千瓦,仍有40万千瓦有待开发。同时,净水资源和优质淡水养殖开发价值和潜力巨大,新丰江天然净水远销国内10多个城市。河源是矿产之乡,已探明的矿产有40余种,其中储量位居全省第一的就有铁矿、石矿和稀土。此外,铅锌矿、钨矿、石灰石、瓷土等也十分富,易于开采。河源是山多林茂之地,全市有山地面积1800多万亩,其中25度以下的缓坡地就有180万亩。全市森林覆盖率72%,活立木蓄积量达3092.7万立方米。河源是生态旅游胜地,境内山清水秀,文物古迹众多。紧临市区的大桂山风景区,是北回归线上现存在面积最大的常绿阔叶林区,是广东绿色生态旅游的新品牌;市中心有亚洲第一高喷泉,喷射高度达169米;河源还曾是恐龙的故乡,市区已出土恐龙骨骼化石和大量的恐龙蛋化石。市区碧水环绕,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是全国13个大气环境质量达国家一类标准的城市之一,也是广东省环境保护教育基地。县区有“小桂林”之称的连平陂头山水,有“地下龙宫”之称的漳溪皇龙岩、和平李田仙岩,有“粤东丹霞”之称的龙川霍山和枫树霸九龙湾水上漂流等旅游景观。
2.河源投资环境。
为吸引外商投资,市政府先后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措施,在地价、水电、税费等方面实行优惠。设立只收税不收费的“特区”,规定凡是在明珠开发区、扶贫经济技术开发试验区、百子园工业区内兴办的外商投资企业,只按规定收税,不收任何行政事业性规费。为了简化手续,提高效率,市政府专门成立了对外引进办公室,实行“一条龙”审批项目,“一个窗口”受理投诉,“一个口子”收取规费的“三个一”制度,有关职能部门分别制定了对外商服务的承诺制度。为了切实保护外来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市政府专门为外商发放了“绿卡”。
建市13年来,河源市经济社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灯塔盆地现代农业示范区和“百万亩水果基地”建设为突破口的“三高”农业蓬勃发展;贯穿市区的“工业走廊”开发已初具规模,对外经济空前活跃,投资不断升温,规模逐步扩大,已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联系。在新的历史时期里,河源市将突出特色经济、借外发展、科教兴市、可持续发展四大战略,大力创造体制创新、对外开放、资源转化三大优势,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我们将进一步利用山水资源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把河源建设成京九线上的农业强市和珠江三角洲的“菜篮子”基地;利用沿海与内陆结合部的区位优势,不断优化环境,扩大对外开放,把河源建设成接纳沿海产业转移的一块投资兴业宝地;利用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把河源建设成为独具特色的全国优秀旅游城市;利用矿产、水资源和农副产品等资源优势,形成以资源开发为依托的加工型工业。河源虽然是广东省的次发展地区,但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我们竭诚欢迎海内外客商前来投资兴业,携手并进,共创未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