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目标确立后,培训对象的选择就是决定性因素。当时选择填补需求各类管理干部的巨大缺口有多种途径和方案:第一,从20世纪50~60年代毕业的受过大学和中等专业教育的干部中找,但这批干部的数量远远不够,占人口的比率极低,而且已经在国家各级岗位上,特别是在文化、教育、卫生、工业和农业等各条战线上的技术业务岗位上工作;第二,准备从恢复高考后的大学毕业生中找,但这还需一段较长的时间,这批人在社会实践中积累比较多的管理经验才能充当合格的管理领导者;第三,从乡镇和各条战线的基层单位,挑选那些具有相当长时期的管理领导经验、年轻富有朝气并有一定文化基础知识的现职管理干部,进行大专学历培训,学习基础文化课,学习专业基础课,学习专业课,获得从事某项职业管理的理论知识和能力,并将原来的大量丰富的感性知识积累,予以升华、发掘、修正、补充和提炼为理论知识。
经过比较,选择第三种方案是可行的。这些人才年轻成熟,精力充沛;经过长期地工作实践,有独立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组织管理和领导指挥能力,有熟悉社会生活和沟通协调人际关系能力;经过干部专修科的培训,有一定的业务技术理论知识和管理科学知识。这些人才比起他们的前任(指那些在乡镇或县级各条战线的基层单位的领导,年龄大,文化程度低,大都是战争时期和解放初多次政治运动中出来的干部,他们是凭“经验”来领导与管理),在文化水平、管理能力和决策水平要高得多。
干部专修科的学员来自于乡镇和农场,培训中会碰到不少困难,其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部分对象,主要是指在20世纪60年代后期和70年代受过中等学历教育这一部分对象。由于社会历史原因,在动乱文化沙漠岁月里,没有打下坚实的文化基础,甚至是出现文化“断层”,这种文化“断层”的社会现象产生在某个社会历史阶段,其影响是长远的又是不能回避的。历史在这些培训对象中所留下的文化伤痕是这些不能重复的特殊事件链条中的一环。这就为素质的再造设置了基础文化上的障碍;第二,地区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造成地区教育文化质量上的差异;第三,培训对象之间的社会经验、工作经历和工作性质、学历、个性、年龄存在的差异。上述第二、第三的原因,为标准化培训和规模培训带来了困难。(www.xing528.com)
当我们分析这些困难的时候,更应充分估计干部学员,一般地说,他们都有较长的丰富的工作经验,有较高的求知欲望和充沛的精力,有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有较广阔的发挥聪明才干的社会舞台,有较好的心理承受力和稳定的个性心理。培训对象主体上所拥有的优势可以弥补历史和客观条件所造成的上述困难,为再造素质创造了前提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