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区域经济合作赋予新内涵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区域经济合作赋予新内涵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山水相连,经济文化关系源远流长。改革开放以来,珠港区域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目前珠港区域的经济合作已从过去的一般贸易和加工业逐步扩展到信息、金融、房地产、旅游、基础设施、农业及高新技术等方面;在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劳务、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合作也日趋频繁。珠港区域的经济已逐步走向全面协作,香港回归祖国后,珠港区域的合作关系赋予新的内涵,前景更为广阔。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区域经济合作赋予新内涵

有学者认为,香港是21世纪中国经济首都,这是因为香港具有地缘、金融、贸易、人才、制度等巨大的优势。据美国《福布斯》杂志对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香港的投资环境和回报率排在世界第一位。尽管有人对此持悲观论调,认为香港经济这几年形势十分严峻,严重下滑,失业率高,甚至呈现负增长的趋势。这种悲观论点是短视的、是错误的。我们应该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信心。除了香港经济的整体素质在国际市场具有强大的竞争优势的条件外,我们还有看到,回归之后的香港由于有了祖国大陆腹地的强大支撑,资源要素质量更加得到优化和提升,市场空间更加拓宽,将为建成如学者提出的21世纪中国经济首都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

珠江三角洲与香港山水相连,经济文化关系源远流长。香港居民的大部分原籍在珠江三角洲。20世纪20~30年代,珠港区域就已成为互通有无,互相依存的“天然”经济区域。那个时候,香港许多著名的商号、厂家,把总部设在珠江三角洲的核心城市广州市,把分号设在香港。改革开放以来,珠港区域关系,特别是经济关系掀开了新的一页。珠江三角洲是香港进入内地的重要通道。香港是内地(尤其是珠江三角洲)走向世界的重要窗口。目前珠港区域的经济合作已从过去的一般贸易和加工业逐步扩展到信息、金融、房地产、旅游、基础设施、农业及高新技术等方面;在科技、文化、艺术、体育、劳务、社会治安等方面的合作也日趋频繁。珠港区域的经济已逐步走向全面协作,香港回归祖国后,珠港区域的合作关系赋予新的内涵,前景更为广阔。

珠港区域过去卓有成效的合作,是今后双方进一步合作的重要基础,不断加强珠港区域合作是促进两地长期繁荣稳定的客观需要,也是珠港区域人民的共同愿望。从长远观点看问题,香港经济需要珠江三角洲及其他内地省份雄厚技术力量和内地大市场来支持;而珠江三角洲需要借助香港资本和管理经验,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这样,珠港区域优势互补的经济合作关系将产生新的内涵,珠港区域的经济合作必将从“前店后厂”式的关系向结构型和整体性合作转变。新的合作内涵将给双方带来新的机遇、新的发展,必定会给彼此经济注入新的活力。(www.xing528.com)

必须强调指出的是,珠江三角洲的今天,能够发展成为举世瞩目的世界经济快速增长的一个称之为华南经济圈,农村城市化进程加快,广袤的农村开始出现了城市群的雏形,得益于香港经济的辐射、扩散和产业的转移。改革开放20多年,珠江三角洲和香港密切合作,香港作为珠江三角洲引进资金、技术、信息和管理的窗口,促进珠江三角洲传统农业的改造,促进了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的发展,促进了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促进了城市化进程。香港资金的来源占了珠江三角洲投资总额的40%左右。香港作为珠江三角洲的产品走向国际市场的“中介”和通道,提供强大的服务功能作用,并占领了欧美市场。同时,随着香港的硬产业向软产业转型,大多数产业转移到珠江三角洲,为珠江三角洲经济的腾飞培训了人才,规范了管理,积累了资金,也促进了集约型和高科技型农业的发展。一个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罕见的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出现在东方的地平线上,虽然它带有浓郁的农村泥士芬香味。

可以预计,21世纪必须继续加强珠港合作。珠江三角洲经济虽然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还存在不少问题,比如:产业布局还不够合理,中心城市综合功能不高,围绕着中心城市的卫星城市(镇)产业结构重复,产业链不长,资源浪费的现象严重,企业规模不大,集约化水平低,高科技含量少,品牌少,农业深加工、精加工企业规模小,数量不多,城市化水平不高。可以说珠江三角洲迄今处在一个农村和城市交混的二元状态。在21世纪,为发挥中国经济首都香港的功能优势,推动珠江三角洲的国际化和都市化的良性发展,建立大产业、大流通和大市场体系,必须继续加强香港的金融、贸易、技术、信息、管理、人才对珠江三角洲的辐射,加强区域经济的全面合作,正如区域以往20多年合作一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