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策略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策略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多数不是依靠自身积累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而是依靠政府的外贴和银行长期贷款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国有企业要在深化改革中创造利润,形成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千方百计提高效益;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因此,发展高新技术被各国政府视为抢夺21世纪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重点。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方向与策略

由于上述多种原因,我国国有企业的多数不是依靠自身积累来进行扩大再生产的,而是依靠政府的外贴和银行长期贷款来维持企业的简单再生产。众所周知,在经济体制转变过程中,不少企业采取上项目、铺摊子的扩张冲动的办法,利用公有产权缺少人格化,缺少产权边界界定的环境条件,抓住国家与企业的父子关系导致特有的预算约束软化机会,对生产性稀缺资源进行不负后果责任的白占和抢占,以图调节和缓解企业在决策和经营上的亏损,并企图靠抢占的资源来替代企业自身积累进行“扩大再生产”。虽然这种在特定经济环境下,采取扩张获利而对扩张所造成的损失不负责的诱导信号,可以吸引和诱惑许多国有企业进行仿效,在法规不健全的条件下,可以缓解企业的困难,甚至给其带来一线生机。但是从本质来说,如果企业不按照企业自身积累——扩大再生产的规律(利润是资本积累的惟一源泉,而资本积累又是扩大再生产的前提条件)来办,那么,国有企业最终仍然要破产。

国有企业要在深化改革创造利润,形成积累,实现扩大再生产,必须要解决好三个问题: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体制;千方百计提高效益;加强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能力。

竞争作为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早已存在于资本主义的生产体系中。资本主义竞争作为外在力量,迫使资本家不断进行积累,扩大生产规模,改进技术,采用新机器,提高劳动生产率,增强竞争能力,以保存和发展自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同样存在竞争,并且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区域和国际间经贸交往日益频繁,导致竞争愈演愈烈。竞争作为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机制,制约和影响广泛的生产领域和科技领域。竞争能调整生产布局和经济结构,加速产业的升级和产品的换代;竞争能使效益高的企业发展,效益差的企业破产,加速企业向着大型集团化和跨国公司方向发展;竞争能使企业产品构成要素(包括质量、价格、成本、包装、售后服务、品牌、附加值等)向着市场需求方向变化发展;竞争能推动企业向着股份化、资本人格化、产权边界界定化和高科技化方向发展。结论是:社会主义竞争是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手段和动力。

应该强调,高新技术的竞争,是社会主义经济增长转换方式的一个关键性问题。换句话说,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换,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推动,要依赖于高新技术的竞争实力。冷战结束后,国际间的军备竞争逐渐被经济竞争所代替。经济竞争的成败主要是看谁把握了科学技术的主动权。这场遍及全球的科技竞争的焦点就是高新技术。因此,发展高新技术被各国政府视为抢夺21世纪经济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重点。我们必须抢占战略制高点。与社会主义企业的生存发展、积累的扩大再生产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与促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和实施两个战略的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只有站在这样的审视高度上,才能发展后社会主义的宏伟事业,在21世纪中叶使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的宏伟目标,立于主动地位。

【注释】

[1]《马克思恩格全集》第23卷,第193页。

[2]《马克思恩格全集》第23卷,第193页。

[3]《马克思恩格全集》第23卷,第193页。

[4]德鲁克,当代法国著名经济学家。

[5]罗伯待·福格尔(Robert Fogel),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

[6]《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社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

[7]《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193页。

[8]亚当·斯密:《国立论》,伦敦丹特公司,1955年版,第246页。《看不见手的原理》可表达如下:“每人都在力图应用他的资本,来使其生产品得到最大的价值。一般地说,他并不企图增进公共福利,也不知道他所增进的公共福利为多少。他所追求的是他个人的安乐,仅仅是他个人的利益。在这样做时,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他去促进一种目标,而这种目标决不是他所追求的东西。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益,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其效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时所得到的效果为大。”

[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64~65页。

[10]《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64~65页。

[1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64~65页。

[12]米尔顿·弗里德曼(Mileon Fviedman),197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胡佛研究所研究员

[13]《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社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38页。(www.xing528.com)

[14]《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社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一版,第38页。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82页。

[16]《资本论简纲》钱津外文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第99页。

[17]《资本论简纲》钱津外文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第99页。

[18]《资本论简纲》钱津外文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第99页。

[19]《资本论简纲》钱津外文出版社,1993年第一版,第99页。

[20]《追根溯源探“粗放”》,李义平,广州日报《现代经济版》,1996年6月4日。

[21]《资本论》中文版第二卷第十八章,第389页

[2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第44页。

[23]《资本论》中文版第二卷第二十一章,第551页。

[2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第635页。

[25]《苏联社会主义经济问题》,斯大林,1961年版。

[26]莫顿·米勒(Mevton Milles)199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经济学教授。

[27]《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社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页。

[28]《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社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1页。

[29]《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专访录——评说中国经济与经济学发展》,经济学消息报主编,中国计划出版社,1995年1月第1版第2页。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