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次元C站:颜忠伟聚焦的下一站

次元C站:颜忠伟聚焦的下一站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首届中国软IP大会上,咪咕COO颜忠伟以“下一站,次元C站”为题,对咪咕“4C”理念进行了全面解读。在颜忠伟看来,未来5G时代,咪咕一定是领先的。颜忠伟提出,咪咕的下一站是发展“次元C站”,搭建面向95后、00后的IP发行及衍生品交易平台。颜忠伟认为,每一场演唱会都是一次IP版权的沉淀,可以弥补咪咕音乐在版权上的空白,同时进行最大化的IP化营销。

次元C站:颜忠伟聚焦的下一站

在中国要推广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文化,要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的消费方式。咪咕希望借助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布局,改变中国的娱乐行业。

从“初音未来”到“洛天依”“乐正绫”“言和”,近些年,“二次元”虚拟人物逐渐走入大众视野,并成为商业和媒体的“宠儿”。“初音未来”代言红米Note4X、盛大手游,“洛天依”先后登上湖南卫视、江苏卫视跨年晚会……新奇的视听体验和高端的智能交互,使这些虚拟偶像粉丝不再局限于小众。这次咪咕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下称“咪咕”)打造的“麟&犀”组合是中国移动开发数字化IP项目取得的一次突破,通过对虚拟偶像IP的打造,咪咕将进行直播、动画音乐影视、游戏等全领域的IP生态开发运营。

咪咕是中国移动面向移动互联网,在音乐、视频、游戏、阅读、动漫等数字内容领域运营的专业子公司,从诞生起就带有浓厚的互联网色彩。在首届中国软IP大会上,咪咕COO颜忠伟以“下一站,次元C站”为题,对咪咕“4C”(China,Creation,Connection,Change)理念进行了全面解读。“在中国,我们要推广中国的标准、中国的文化,要创造美好生活的新的消费方式。我们要借助中国移动的大连接战略,改变中国的娱乐行业。”

从3G落后于国外,经过4G的追赶,到如今中国的5G研发已经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颜忠伟认为,5G一定会引领时代变革,必然会为数字内容发行及内容生产带来巨大变化。“一方面,5G网络的超高速率、超大连接、超低延时,足以支持海量设备而不至于延迟卡顿,多媒体运用更加全方位、多元化,4K、直播、VR、AR等新型交互性内容的发行手段将进一步智能提速,带给用户创新性的产品体验;另一方面,通路的更新,无疑将会带来内容生产的融合发展。”

早在2005年,中国移动就开始了针对音乐、视频、阅读等内容形态的建造布局,但在当时的2G条件下,不同形态只能像“烟囱”一般各自孤立发展。而5G时代的通信技术将进一步增加“串联”的行业诉求。咪咕原来分散的“五个手指头”(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得以在5G的支持推动下进一步全方位融合,“握成一个拳头”。

“咪咕是中国移动公司在移动互联网领域,在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动漫领域发力。”颜忠伟这样形容咪咕和中国移动之间的关系,“运营商是‘修路’的,从2G、3G、4G、5G,甚至到与卫星连接的6G,把路修得越来越宽。现在从幕后走向前台,咪咕自己也在这条路上开辟了一条跑道”。

在颜忠伟看来,未来5G时代,咪咕一定是领先的。在标准的制定和测试阶段,把多媒体运用和技术同步实现,能够更快地占位。“现在在标准发布、网络建设的时候就已经结合了内容的标准和应用,把内容的体验、整体的服务考虑进去,这样更有前瞻性。”

“在内容布局上,我们致力于以中国标准讲中国故事。”据颜忠伟介绍,2017年1月17日,由中国主导的手机(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在瑞士正式通过,通过6个月正式发布。咪咕在2017年11月搭建了手机动漫内容发行及文化创意平台,用户已过亿。2017年11月18日,咪咕作为副秘书长单位,参与创建了移动终端动漫国际标准产业联盟。

据介绍,在2018年咪咕还将立足中国元素,挖掘中国优质文化,进行全IP开发。3月28日,咪咕与四川熊猫基地签署长期合作协议,通过“国宝”熊猫的声音传递中国文化。未来咪咕音乐上的用户可以听到熊猫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声音,还可以将喜欢的熊猫声音做成彩铃下载,在咪咕视频上还将播出熊猫基地的系列纪录片。面对当前互联网平台上国产动漫被忽视的现状,咪咕已与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将针对“阿凡提”“黑猫警长”“葫芦娃”等经典国产动漫形象进行再开发,向世界传递属于中国的声音。

咪咕最初的广告词是“同一个世界,同一声咪咕”,由于发音的全球性,“咪咕”本身就可看作一个全球化的符号和IP。在强大的差异化优势和具有前瞻性的IP战略理念护持下,咪咕的未来拥有无限的可能。

颜忠伟提出,咪咕的下一站是发展“次元C站”,搭建面向95后、00后的IP发行及衍生品交易平台。95后、00后深受次元文化的影响,对次元文化有天然的高接受度。而以IP内容为核心进行跨领域多元开发,既能长线培育IP,又能最大限度地发挥IP的价值。

对于如何打造这一平台,进行IP跨界营销,咪咕提出了BI(Brand Immersion)概念,即品牌沉浸,而技术驱动和文化引领是实现BI的“双引擎”。

“品牌沉浸就是在消费者出现的所有场景,给他们带去具有凝聚力、将消费者全方位包围的体验。通过品牌营销体验,让消费者持续关注,提升对品牌所代表的价值的认同。”(www.xing528.com)

咪咕已打造了全场景品牌沉浸平台,目前咪咕音乐超过1 700万首,咪咕视频430万条,咪咕阅读超过50万册,咪咕游戏超过3万款,咪咕直播2 000场live show,咪咕善跑16 616万公里、800多个专业课程,人工智能灵犀交互超过8 500万/日,在生活、休闲、娱乐等全方面提供全场景的服务。在线下部分,咪咕尝试提供全形态的IP价值体验,依托于31个省的落地渠道,超过一万家营业厅,进入2 000所高校,跟7 200家线下电影院合作;与此同时,咪咕还联手泰国True Coffee、韩国Coffine Gurunaru咖啡,在全球开办了超过300家联盟咖啡厅,举办了多场“名家悦读”和“G客G拍”等活动。

在颜忠伟看来,BI开启了IP营销新时代,把线上和线下渠道打通,从现在的O2O(Online to Offline)向O&O(Online and offline)发展,“将传播变成体验,将销售变成享受”。

2017年,咪咕音乐举办了300多场线下演唱会,实现了区别于传统演艺模式、线上与线下打通的“一条龙服务”。颜忠伟认为,每一场演唱会都是一次IP版权的沉淀,可以弥补咪咕音乐在版权上的空白,同时进行最大化的IP化营销。据咪咕工作人员介绍,除了线下招商和售票外,在线上,会员还可以通过咪咕视频观看不同角度、不同场景的演唱会直播,包括艺人接机入场、化妆室的准备、演出前后的后台实况、艺人面对镜头与粉丝对话等,还会根据粉丝会员等级和经验值为会员提供进入后台合影的机会,后续提供演唱会精华视频,将线上和线下的服务结合在一起

从行业趋势来看,为争夺客户的时间和空间,“线下”一定是未来“兵家必争之地”。颜忠伟直言其对“线下”再布局的重视和对咪咕O&O联动的自信。他提到“降维”概念,“线下”不再是一个个孤零零的点,而是拥有线上平台和数据的依托。

咪咕咖啡就是“重回线下”的一次创新发力。2016年10月,咪咕咖啡北京西单店开业。走进这家咖啡店,可以明显感受到浓郁的咪咕文化气息,除了来自韩国品牌Coffine Gurunaru的咖啡工艺外,咖啡厅里还设置了中信书店专区、放映区、会议室、VR体验区和咪咕自主唱吧等丰富的体验区域。颜忠伟说,很多小朋友放学后都会来这里做作业,咪咕咖啡已经开始陪伴这些00后成长。他希望为周边社区打造一个温馨舒服的“第三空间”,未来计划实现24小时营业,顾客随时都可以来,有书可读,有影片可看,有地方可畅谈。同时,咪咕旗下音乐、视频、阅读、游戏和动漫各领域的线下活动包括新歌新游发布、粉丝见面会和图书签售都将在咪咕咖啡厅举办,并联动线上直播,将“咖啡文化+舒适环境+业务互动”融于一体,打造“年轻人的趣创空间”。

对于任何一家互联网企业而言,线下的布局都可谓“硬生生”的成本。而对于中国移动来讲,其在全国省、市、乡镇都有数量众多的线下营业厅,在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下,咪咕线下布局的规模和前景不可小觑。

作为IP发行和衍生品交易平台,如何实现内容分发才能使IP价值得到最大释放,是咪咕需要重点考虑的。颜忠伟表示,通过咪咕的大数据和AI的精准画像,定位用户需求,能够真正帮IP找到用户。

中国移动有超过8.8亿的客户,超过1亿的家庭宽带客户。人工智能本身就是一个数据的收集过程,运营商的背景使得咪咕在人工智能领域掌握了海量的语音数据优势。2012年,中国移动以入股的方式成为科大讯飞的战略投资者,是科大讯飞的战略性大股东。借助中国移动总公司的支持和科大讯飞先进的语音技术加持,咪咕的AI技术将更加智能、精准。

颜忠伟认为,人工智能需要应用在具体场景的实践中,通过后台的优势和场景的结合,才能真正实现AI的能力,这本身正是IP产业化的优势。在全IP时代,通过BI的全场景、全沉浸和AI的智能化可量化相结合,才能达到品牌价值的最大化。

咪咕音乐一年内举办300余场演唱会,商业价值逐年提升。这不仅仅得益于咪咕实现线上与线下打通、音乐平台与视频直播齐上阵的“一条龙服务”,在筹备前期,咪咕就通过平台的数据,分析出不同歌手在不同地域的欢迎程度,用AI实现精准定位用户群。咪咕不单纯以“红”而论,而是从收听区域、手机终端型号、收听群体等多个维度出发,通过AI大数据分析找到歌手,相当于对照着粉丝的反馈来举办演唱会,演唱会自然没问题。据颜忠伟介绍,线下演唱会的需求非常旺盛,咪咕在2018年还将做超过400场线下演唱会。在2018美国CES国际消费电子产品展上,咪咕发布了全球首款全语音人工智能手机——莫比斯,它的应用场景更加多元化、智能化,能够用语音与人进行实时对话,提供翻译、出行导航、监测心率等功能,实现在智能时代对人机交互的全新探索。

(本文引自2018年4月上《中国广播影视》总第649期,记者:李盛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