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在哪里,资源往往都向优秀者倾斜,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毕竟,培养一个优秀的、有潜能的人往往比培养一个平庸的人获得的收益更大,而这期间付出的时间与精力可能相差无几。所以,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考虑,领导层都更愿意把注意力放到那些表现优秀的人身上。
但是,一个企业或者一个团队讲究的是团结合作,不能只靠个人的能力支撑。就像一支军队,精于谋略的将帅固然重要,但没有冲锋陷阵的士兵,也不可能在战场上所向披靡。所以,培养人才,应该培养的是一个团队,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人。
联想“教父”柳传志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非常喜欢拉法埃洛·乔万尼奥里的长篇小说《斯巴达克斯》,其塑造的人物斯巴达克斯更是给了他很大的震撼和启发。柳传志说,斯巴达克斯建立了一个方阵,这个方阵里有各种各样的人,有最骁勇的角斗士,也有最懦弱的奴隶。就是这样一支“杂牌军”,在斯巴达克斯的手中,锻炼成了一支拥有强大战斗力的团队,甚至将精英云集的古罗马军团杀得毫无还手之力。
“斯巴达斯克方阵”让柳传志意识到团队力量的伟大,同时也让他意识到,看似最懦弱无用的人,只要放在合适的位置上,也能发挥出巨大的效用。他一直希望在公司建立这样一个方阵,培养这样一群人才,而不仅仅是某一个优秀的干部或员工。
正因为有这样一个理念,在公司管理方面,柳传志一直以“培养团队”为目标,而不是把资源倾斜向某一个“接班人”。
1994年,柳传志在联想建立了总裁办公室,这个办公室并非专属于某一个人,而是由一群人共同使用。经过仔细的考察和筛选,柳传志从公司抽调出一批可塑性强的人才,其中有企业一线业务部门的经理,也有负责后方工作的经理。每次公司有决策项目,他都把大家召集到总裁办公室开会,当然,柳传志本人也一定会出席。在这里,他们畅所欲言,交换各自的意见,甚至常常因为某一个问题得不到解决而不厌其烦地讨论,争执不休。
凡是被柳传志选中进入这个办公室的人,都觉得自己获益匪浅。更重要的是,在探讨和争论中,他们对公司的发展情况了解得越来越深刻,不再只停留在听命令办事的层面。
资源倾斜无可厚非,但这种倾斜必须有度,不能把全部资源集中在某一个人身上。鸡蛋不应放在一个篮子里,这一点不仅适用于投资领域,也适用于人才的管理和培养。企业需要的不是一个无所不能的英雄,而是一个稳定而强大的团队。拥有这样一个团队,企业才不会轻易陷入人才链断裂的窘境。当一个人倒下,立刻有下一个人冲上来接替,这才是一个真正成功的团队,可以应对一切突发状况,永远不会拖慢企业前进的脚步。(www.xing528.com)
况且,人都是有野心的,一旦培养对象的野心越来越大,你要怎么做呢?是退位让贤?还是让这个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走人?不管是哪一种,都不是管理者想看到的。很多团队包括很多知名团队都犯过这样的错误,将所有资源倾斜到一个人身上,结果这个出色的人才流失,团队遭遇灭顶之灾。
如今很多企业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会对员工开展定时的、具有针对性的集体培训,这种培训方式一来可以最大限度地节省资源,二来可以帮助公司培养更多专业性人才。
国外很多企业有自己培养人才的方式,例如开展大规模培训或者开办专门的学院。国内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学习这种方式,例如阿里巴巴创办各种培训班、万达开办学院等,都能为团队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这才是培养人才的正确方式。
除此之外,在培养团队过程中,尤为重要的一点是,实现团队与团队之间、团队内部成员之间的信息共享。
在现代社会,掌握信息意味着掌握了财富与机遇,正因为如此,很多人获得某一个信息后的第一反应往往不是和别人共享,而是自己“捂紧”,试图从中独占好处。从长远来看,这样做并不明智。你有一个苹果,拿去和别人交换一个苹果,最终依然只有一个苹果;但你有一个信息,拿去和别人交换一个信息,你便拥有两个信息。更重要的是,一个企业或团队说到底还是一个整体,是一个利益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如果彼此之间能够实现信息共享,一起工作时必然会更加默契和紧密,而且信息共享也能让团队掌握并积累更多信息,提升竞争力。
人才培养至关重要,同时人才的流动性和不可控性也不容忽视。培养一群人、一个团队,或许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但从长远来看,收获往往与投入成正比,甚至超出预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