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这句话已经流传上千年,几乎每个人都认为,授人以渔才是真正对一个人负责。其实,这要因时、因事、因人而异,授人以渔还是授人以鱼也是沟通中的一个问题。
我有个老朋友,曾经在大学当教授,后来自己出来创业,开了一家互联网公司。他经常和我谈起他刚参加工作时的事。那时候每个老程序员手里都有点“绝学”,轻易不会告诉别人。他在工作中遇到问题,有人肯帮忙解决,但是从来没有人回答他的提问,生怕自己的“绝学”被学走。现在他自己开了公司,绝对不会对公司中的新人藏私,一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觉得他的想法很好,进入他的公司肯定能够快速成长,毕竟这样的领导不好找,于是我将亲戚家的一个孩子推荐进了他的公司。
几个月后,这个孩子说不想干了,问我这样会不会影响我和朋友的关系。我很好奇,问他理由是什么,他说这工作干起来太委屈。
原来,老朋友真的将他的想法彻底贯彻了下去,加上之前做教授的经历,让他非常好为人师。新人遇到麻烦,遇到不懂的事情,他会为对方详细解答,由浅入深、层层剖析,不知疲倦。碰上特别复杂的问题,他讲上几个小时仍然意犹未尽。而他占用了别人大量时间却不自知,对方因为他“授人以渔”而不能按时完成工作时,他马上给予严厉的批评。也有人婉转地表示,工作完不成的原因是他占用了太多时间,他却勃然大怒,说:“好心当成驴肝肺是吧,我教你们东西还错了不成?”时间长了,没有人再敢轻易请教他。
并非什么时候都适合授人以渔。授人以鱼看似不负责任,其实是一种效率很高的方式。授人以渔看似一劳永逸,实则过程漫长,而想要将别人的经验彻底沉淀成自己的,要花费的时间就更长了。授人以渔和授人以鱼都是对的,只要把握好沟通的对象和时机,合理运用,就能高效解决很多问题。
肖丽丽刚刚参加工作,对公司很多流程方面的事情不了解。领导要求今天上交一个报表,肖丽丽很快就做完了,但是心中忐忑,有不少地方她都不知道自己填写的是否符合格式。她请一个同事帮忙检查,同事非常乐于助人,详细地告诉她哪里应该填什么内容,具体格式是什么,结果当肖丽丽弄明白这个报表怎么填,领导已经怒气冲冲地前来质问。肖丽丽觉得非常委屈,但是同事尽心尽力帮忙,她也不好说什么。(www.xing528.com)
几天后,领导要求上交另外一种报表,她也不太明白这个报表怎么填,不过担心被骂,还是决定上交。另一位同事端着水杯路过她的座位,对她说:“你这报表填的不对啊,我教你怎么填。”有了前车之鉴,肖丽丽正要拒绝,只见对方说:“这个数据填到这里,这里不是让你填数字的,填是或者否就行了……”几分钟肖丽丽就将报表改完上交了。午休的时候,肖丽丽拿一张空白报表,详细请教了那个同事。
两个同事的初衷一样,都是帮助新人解决问题。但是,一个人只授人以渔,另一个则先授人以鱼解燃眉之急,然后再授人以渔。相同的目的,做法稍微更改,结果就截然不同。
授人以渔是好事,但要注意方式方法。对方如果正急着赶什么东西,不妨先告诉他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后再慢慢告诉他为什么。盲目地授人以渔,很可能耽误事。特别是一些连续性的工作,节奏非常重要,一旦节奏被打乱,对方可能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找回原本的状态。
领导帮助员工解决问题是常事,但不能让这种情况持续下去,否则员工遇到问题,第一反应是找领导帮忙,而不是自己想办法解决。久而久之,领导肩上的担子更多更重,员工也得不到成长。让员工主动解决问题,更聪明地做事,是领导需要做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