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产品成本的控制体系和责任划分

产品成本的控制体系和责任划分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某一产品而言,其成本控制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成本控制、产品投产后的实际发生成本控制、产品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财会部门为主体的,由各级和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责任成本控制体系。劳动工资部门的控制责任包括:负责制定劳动定额,安排和改进劳动组织,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控制薪金支出等。这是目标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础。成本的事前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

产品成本的控制体系和责任划分

成本控制是指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规定的成本标准对影响成本的各种因素加强管理,及时发现与预定的目标成本之间的差异,采取一定的措施以保证完成预定的目标成本,尽可能以最少的耗费,取得最大的成果。

由于成本涉及企业经营活动的方方面面,因此成本控制是企业整个经营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方面。凡是在成本形成过程中影响成本的因素,都应成为成本控制的范畴。对于某一产品而言,其成本控制包括:产品投产前的设计成本控制、产品投产后的实际发生成本控制、产品使用阶段的成本控制。因此,成本控制是一项范围广泛的工作,企业要搞好成本控制,必须建立成本控制责任体系,制定一整套管理制度,把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和班组,并使其明确各自的权利、责任和义务,以保证成本计划的顺利执行。

(一)成本控制的形式

成本控制是企业成本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由于企业的生产特点不同,对成本管理工作的要求各异,因此成本控制的形式也多种多样。从不同的角度,可分为以下几类。

1.成本的责任控制

成本的责任控制是指按成本内在的经济关系,在相互联系和密切合作的基础上,本着责任制的原则就成本控制工作在有关方面的合理分工。对任何企业来说,生产经营行为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生产经营过程中的各种耗费也即成本的控制必须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这个整体中,人人都有责任参与成本控制。根据股份制企业的管理模式,董事长和总经理应对本企业的生产经营效果负完全责任;总会计师协助总经理组织领导企业的成本控制;总工程师则协助总经理在生产技术方面采取有效地降低成本的措施。在此基础上,形成一个以财会部门为主体的,由各级和各部门共同参与的责任成本控制体系。该体系包括:

(1)企业各职能部门的控制责任。财会部门的控制责任包括:负责制定企业的成本管理制度,参与制定各项定额和厂内价格,编制财务成本计划并负责落实、检查和考核,组织成本核算,进行成本的预测、控制、监督和分析,指导所属基层单位的成本控制工作。生产部门的控制责任包括:负责制定生产定额,编制和落实生产作业计划,组织和调度生产等;技术部门的控制责任包括:负责制定和检查各项物资消耗定额,搞好产品设计,改进生产工艺,提高产品质量和产量,降低消耗。动力部门的控制责任包括:负责制定水、电、气等消耗定额,加强计量,降低消耗。劳动工资部门的控制责任包括:负责制定劳动定额,安排和改进劳动组织,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控制薪金支出等。其他如设备、统计、供销储运等部门都有相应的责任。

(2)生产车间的控制责任。它是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以车间财会部门或人员为主体的分工协作管理。其主要任务是:根据本车间的承包指标或从厂部下达的成本指标编制成本计划,并向有关班组下达;从事车间成本的日常控制,节约费用开支;组织车间成本核算、分析、检查与考核;指导班组成本管理工作。

(3)班组的控制责任。它是在班组长的领导下,以班组核算员为主体的全班组的共同管理。班组核算员应根据车间下达的有关成本指标,结合实际情况制订生产、消耗和出勤计划,并分解落实到人;组织核算班组执行的各项指标;考核和分析计划指标的完成情况,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成本管理水平。

2.成本的目标控制

目标成本控制是一项已被广泛运用的成本控制制度。这种制度让企业全体职工共同参与制定企业目标和各级分目标。然后在目标的实施中实行自我控制,从而在企业目标实现的同时使职工在工作中得到自我满足。目标成本控制的基本内容有。

(1)目标成本的制定。这是目标成本控制的前提和基础。在充分分析和研究本企业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可用以下两种方法确定目标成本:一是选择某一先进成本作为目标成本;二是先确定目标利润,从产品销售收入中减去目标利润,就是目标成本。

(2)目标成本的分解落实。成本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为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必须使每一项具体措施落实到各部门、车间、班组甚至个人,做到措施具体,目标明确。

(3)目标成本的控制与考核。推行目标成本必须从各个环节加强控制、降低消耗、压缩费用,以期完成预期的任务。一定时期终了,企业应以财会部门为主成立考评小组,实行奖惩措施。

(4)目标成本的分析。企业考评小组就成本升降情况及其原因进行广泛的分析研究,总结经验,为更好地推行目标成本管理打下基础。

3.成本的阶段控制

(1)成本的事前控制。它是指在产品投产前对影响成本的各项经济活动进行事前规划、审核,以确定目标成本,它是成本的前馈控制。成本的事前控制包括成本预测、成本决策和编制成本计划。

(2)成本的事中控制。它是指在成本形成过程中,随时与目标成本对比,发现问题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目标成本的实现,它是成本的过程控制

(3)成本的事后控制。它是指成本形成之后,把日常发生的差异及其原因汇总起来进行分析研究,探索成本升降的原因,明确经济责任,为下一个成本循环的目标成本确定提出改进意见,以不断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它是成本的后馈控制。

成本的事前控制主要是确定成本标准;成本的事中控制主要是围绕成本标准,一时一事对单项成本开支进行控制;成本的事后控制主要是分析考核,为改进下一期的生产经营做出贡献。(www.xing528.com)

4.成本项目的控制

(1)材料耗费的控制。材料耗费在产品成本中所占比重较大。对材料耗费的控制可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控制材料的消耗数量。具体来讲,可制定材料的消耗定额,实行定额控制;或者通过发行企业内部流通券的办法控制材料消耗。不管是哪一种做法,都需相应制定一系列的奖惩措施来予以保证。二是控制材料的单位成本价格。由于材料的单位成本是由材料的买价、运杂费、途中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构成,因此控制中应把握材料的买价、途中运杂费及损耗、挑选整理费用,并通过积极寻求其他替代材料、回收残余料等方法降低材料的单位成本。

(2)控制人工耗费。人工耗费即工资费用,同样是产品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控制人工耗费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制定劳动定额和编制定员,控制工时消耗;二是编制工资基金计划,控制工资基金支出;三是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单位产品的工资费用。

(3)控制制造费用。车间在组织生产经营过程中,必然会发生一定的制造费用,这些费用最终都要通过一定的方法分配到成本中去由各产品负担。制造费用的控制主要应抓住以下两点:一是制定费用定额和计划,并将其层层分解,逐步落实;二是控制制造费用的日常开支。

(4)控制管理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多为固定费用,应按责任中心编制费用预算加以控制。对其中具有变动性的差旅费、运输费等,应考虑计划期间业务量可能变动的幅度,编制弹性预算加以控制。另外,要根据费用开支的具体情况,规定不同的审批权限和程序,严格控制管理费用的日常开支,并对费用预算或控制指标的执行情况进行及时反映和经常检查。对于销售费用的控制,一方面要控制好其绝对数额,对占销售费用比重较大的费用,如广告费等,必须按预算严格控制实际支出;另一方面还要进行相对费用控制,即要比较费用和收入之间的相对效益,从而真正达到控制成本的目的。

(二)成本控制的基本原则

1.政策性原则

(1)质量和成本的关系。不能片面追求低成本而忽视产品质量。

(2)国家利益、企业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关系。降低成本从根本上来说对国家、企业和消费者三者都是有利的,但是如果在成本控制过程中采用不适当的手段损害国家和消费者的利益,则是极端错误的,应予以避免。

(3)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不能为了片面地降低成本而拼设备,加班加点拼产量,不顾企业的长期发展。

2.全面性原则

由于成本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因此成本控制要进行全员控制、全过程控制、全方位控制。

3.分级归口管理原则

企业的成本目标要层层分解、层层归口、层层落实,落实到各部门、各车间、各工段、各小组甚至各个人,形成一个成本控制系统。一般来说,控制范围越小越好,因为这样可使各有关责任单位明确责任范围,使成本控制真正落到实处。

4.责权利相结合原则

落实到某一部门、车间、小组或个人的目标成本,必须与其责任大小、控制范围相一致,否则控制就不可能产生积极的效果。同时,为了充分调动控制者的积极性,应将成本控制的好坏与奖励的大小结合起来。

5.例外管理原则

例外管理原则是成本效益原则在成本控制中的体现。成本控制所产生的效益必须大于因进行成本控制而发生的耗费,如建立成本控制系统的耗费、保证成本控制系统正常运转的耗费。企业实际发生的费用,不可能每一项都和预算完全一致,分文不差。如果不管成本差异的大小,都要予以详细记录,查明原因,将不胜其烦。因此根据成本效益原则,成本控制应将精力集中在非正常的、金额较大的例外事项上。解决了这些问题,就等于解决了关键问题,目标成本的实现就有了可靠的保障,成本控制的目的也就实现了。但由于不同企业生产经营特点不同、经营规模不同,因此构成例外原则的具体标准也不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