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基建与新保障:数字时代的建设和安全需求

新基建与新保障:数字时代的建设和安全需求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政府不仅是新基建最大的倡议方,也是最大的购买方和最大的投资方。人才、资金、技术、管理都是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能的保障。最后,PPP模式助力新基建有助于产城融合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新基建PPP项目周期长,时间可能跨多届政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制度。

新基建与新保障:数字时代的建设和安全需求

当下,我国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复工复产稳步推进,经济社会生活加速恢复。随着复工复产在深度推进,新基建成为今后一段时间经济发展的重要动能。政府不仅是新基建最大的倡议方,也是最大的购买方和最大的投资方。相比于基本完全由政府主导的传统基础设施建设“补短板”来说,新基建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要建设新型基础设施外,还涉及城市更新、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方方面面。政府对新基建不再是以往自上而下的政令式主导,而是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结合的“一盘棋”式系统化统筹。因此政府要扮演好顶层设计者的角色,成立新基建的作战指挥部,设立新基建相关产业基金,培育数字产业的发展环境,制定新基建补贴政策,统一数字技术行业标准,规范市场竞争等。

发展新基建,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不应操之过急,未来还需要在诸多方面发力和完善。比如工业互联网,还需要在数据采集、计算、系统集成等方面完善配套措施,补齐短板。同时要让新基建与以“铁公基”为代表的传统基建紧密结合,全面提升中高端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空间的组织效率。这才是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本办法,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基建的供应链上,大型企业的能力和技术输送量有限,而中小微企业的数据技术能力又不足,很大地限制了新基建的发展。所以我国需要加大新基建中上游供应端企业的发展,给予政策支持和人才输送。同时,新基建一般都是资金投资规模庞大、项目建设和后期变现周期长的项目,所以新基建项目一直存在投资效率偏低的问题。要克服这些问题和加大投资效率,在进行项目建设前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项目期限与配套资金使用期限的匹配要进行充分的研讨和论证,规范资金的投向,保障项目资金能够充分使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都是新基建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动能的保障。

一、促进PPP模式在新基建中的作用

相对传统基建,新基建具有更明显的技术创新性,且与其关联产业链融合度更高。数字化技术是新基建所依赖的特质,显而易见这并不是地方政府所具备的核心能力。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项目中,只有少数新基建项目可以单独由地方政府或其平台公司投资实施,更多的将由具备技术能力的市场主体通过市场化模式自行商业化实施,或者与地方政府合作实施,这给PPP模式带来了新的内涵和应用空间。首先,PPP可以提高新基建运行效率和投资效率。作为当前最佳的民间资本参与基础设施投资的方式,无论是合规性、履约保障、政策支持、融资便利还是信息披露,PPP模式的优势都很明显。民间资本的参与可有效发挥其所具有的内在创新动力和灵活的市场反应能力,实现提质增效,项目可行性大大提升。大量新基建项目可以采用“使用者付费+可行性缺口补助的”方式实施。尤其在新基建中的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是完全可以通过使用者付费来自求平衡的项目。同时,PPP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积累经验,已经初步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监管体系,提高政府支出效率和项目质量安全。其次,PPP模式可缓解新基建的财政压力。新基建的发展融资需求大,建设周期长,在当前地方政府财政压力不断加大的背景下,单纯依靠政府财政难以为继。财政缺口的解决,无论是动用财政存量资源弥补,还是以债务形式留给未来弥补,都会增加收支压力,PPP无疑是一个恰当的选择。最后,PPP模式助力新基建有助于产城融合与政府治理能力提升。新基建是高新科技与基础设施和上下游产业链的有机整合,是集“研、产、用、管”于一体系统推进,其与开发性PPP具有天然的协同性。同时,新基建多涉及科技领域,其建设对于当前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采用PPP模式建设新基建,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可以起到“双重发力”的效果。

因此,在PPP项目合作上,首先要积极开展PPP项目的推介工作,让更多的民营企业有机会参与到PPP项目中,更好地发挥民间资本创新以及市场导向方面的价值。全面打通、拓宽民间投资、民营企业进入新基建领域的渠道,取消和减少阻碍民间投资进入新基建的附加条件,进一步明确民间资本的回报机制。完善纠纷的协商、专家决定、仲裁和诉讼纠纷解决机制等措施,对PPP项目各方参与主体,制定具有法律效力的合作契约,打消民营资本顾虑,激发民间投资热情,进而促进各方之间有效合作,促进PPP模式在新基建领域中的推广和应用。其次,在PPP模式应用到新基建上,要充分利用新基建的高技术特征,创新商业模式,实现项目商业、财务、财政可行。同时,要严把质量关,进行充分的前期论证,设计完善的交易结构,政企双方建立风险合理、权责清晰、盈利模式可持续的合作共赢关系。最后是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新基建PPP项目周期长,时间可能跨多届政府,因此要进一步加强顶层设计,完善法律法规制度。加强全生命周期管理,提升管理效能。由于地方政府在PPP项目中既是商业合作又是项目管理,应建立良好的诚信机制,避免在实际运作层面出现明股实债、政府兜底等现象从而形成地方政府债务。

二、发挥金融支持新基建作用

加强金融与科技产业对接,提升金融服务效率。培育一批具有全球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金融科技市场主体、社会组织和专业服务机构;探索金融资源与科技资源对接的新机制,发展法律咨询知识产权风险投资股权融资、创业孵化、市场推广等专业服务,构建全链条、全方位的金融科技产业生态。科学规划运用大数据、5G网络等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分析大众金融需求,做强线上服务,丰富和完善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消费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线上金融服务。构建以产品为中心的金融科技设计研发体系,打造差异化、智能化的金融产品;并借用科技技术改进营销策略、改善用户体验、实现资源高度复用、提高服务效率。

发展监管科技,有效防范金融风险。科技介入金融带来便捷,也增加了监管的难度,与此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技术也已成为监管科技的重要工具。发展监管科技(RegTech)有利于完善金融风险管理的覆盖度,提升金融风险管理的针对性,提高金融风险管理的准确性。近年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结合趋势明显,可以给不同客户提供多元化交易策略,让金融产品价格真实反应金融产品的价值,防止金融交易活动过度投机现象的发生,促进金融系统稳定发展。建议政府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并成立专门的监管科技部门,提供全面、精准的数据和分析服务,由此完善监管设施、实时监测市场、优化监管工作模式、优化风险防控体系,有效甄别高风险事件。运用金融科技提升跨市场、跨业态、跨区域金融风险的识别、预警和处置能力,加强风险信息披露和共享。

健全金融科技行业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针对金融科技发展新情况、新趋势,完善金融科技标准体系和金融行业新数据规范。培育满足市场和创新需要的国家及金融行业标准,加强标准间协调,从基础通用、产品服务、运营管理、信息技术和行业管理等方面规范引导金融创新。加快制定完善5G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基建在金融业应用的技术与安全规范。针对金融业信息技术应用建立健全统一推行的认证机制,进一步加强金融科技创新产品的安全管理,促进金融标准的实施落地,有效提升金融服务质量与安全水平。持续推进金融业信息技术创新应用标准的国际化,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国内优秀标准转换为国际标准,促进金融科技创新全球化发展。(www.xing528.com)

加快金融科技发展一体化进程,赋能数字普惠金融。依托5G技术,发挥移动互联网的优势,搭建金融数字化体系,实现线上经营一体化,实现区域金融信息数据共享,推动金融机构线上跨区域提供金融服务。积极探索金融惠民创新服务模式,面向“三农”和偏远地区提供安全便捷的金融服务,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加强新基建相关科技成果运用,加快小微企业、民营企业、科创企业等重点领域的信息整合,同时广泛联通税务工商等外部公共信息,以大数据手段精准分析小微企业生产经营和信用状况,完善信贷流程和信用评价模型,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和服务便利度,推动批量精准服务。基于海量数据处理和智能审计等技术,综合分析企业类型、财务状况、偿债能力等,破解信息不对称的难题,加强风险侦测和预警,及时调整融资主体信用评级,防止资金流向经营状况差、清偿难度大的高风险企业,为解决脱实向虚、资金空转等问题提供决策支持。

三、重视新基建人才培养

新基建主要立足于本质上是信息数字化的基础设施。近些年,中国信息产业走过漫长的曲折之路,在国家、政府及企业、科研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硬件设施水平正由跟跑向并跑甚至领跑转变。但在计算机软件环境与学科应用等关键方面仍然和国际领先水平存在差距。新基建引领的不仅有技术平台创新、应用模式创新,还有人才培养模式、企业用人模式的创新。新基建依赖于新人才的有效支撑。

据智联招聘日前发布的《2020年新基建产业人才发展报告》显示,我国新基建核心技术人才缺口长期存在,预期2020年底将达417万人。从具体职位看,2020年1—3月,信息基础设施产业核心技术岗位中,缺口较大的职位以软件开发类为主,包括Java开发工程师、软件工程师、Android开发工程师、高级软件工程师、嵌入式软件开发、系统架构设计师等,多为5G、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各领域的通用技术人才。

新基建主要立足于新兴技术,可以说是集合了各类信息技术的基础设施建设,技术门槛较高。所以,一方面,培育新基建人才要将重点放在复合型人才上。有条件的高等院校要深化改革,比如,增加相关课程设置,适当增加相关专业招生名额,注重培养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为新基建补上人才短板。另一方面,要加快人才的引进培养。有关部门要帮助企业、科研院所在全球引进人才或设立研发机构、并购优质企业,以加快技术追赶。此外,在顶层设计上也要做好战略部署,不妨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和财政扶持,激励企业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提高人才待遇,吸引更多人才流入。我们还要不断优化人才服务,“软硬兼施”,为他们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更好的工作条件,让他们投身新基建的热情和能量得以释放,将人才优势转化为新基建的巨大成效。同时,新基建的发展与创新需要科研机构、高校、企业等多元主体的积极参与合作。通过加强产业政策的扶持与引导,建立多主体平等对话的窗口,联合产学研各方力量与产业链各方资源参与,引导资金链、人才链和创新链的深度融合,完善创新网络,培育创新生态。

四、重视新基建网络安全管理

与以往基础设施建设不同,新型基础设施大量采用了新的支撑技术,提供了敏捷、弹性的资源编排能力,极大加快了业务调整的速度,为下一代运营商网络、互联网应用提供了坚实的支撑。但是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引入的新技术,为安全漏洞管理也代入了新的风险和挑战。因此,在享受新技术带来便利的同时,最重要的就是要解决网络安全问题。一方面要注重网络攻击的问题,因为在工业互联网等新基建领域的网络攻击可能会变化为对物理世界的攻击。另一方面就是要注重对数据安全的保护,新基建具有很强的产业链特征,将加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进程,而数据将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的全新生产资料;数据在产业链中的采集、挖掘和使用,事关国家安全、企业商业利益和个人信息保护,一旦出现安全问题,将构成极大损失。与此同时,新基建加速产业互联网应用创新,也会带来新物联网、数据中心虚拟化等新的安全挑战。解决新基建所面临的安全挑战,就需要转变传统安全思维,构建原生安全理念和体系,将网络安全融入企业数字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当中。因此,国家应该鼓励和推动网络安全行业积极、尽早参与新基建,在设计阶段就开始同步设计相应的安全解决方案。只有平衡好发展机遇与安全挑战两者的关系,建立新一代互联网安全基础设施、安全体系建设,才能保障新基建走得更远,跑得更快,做得更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