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制约工业互联网快速发展的因素
1.企业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应用场景
在中央、地方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的政策的引导下,培育了一批工业互联网平台,但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决定了工业互联网平台的集成应用水平。而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水平参差不齐,企业内部之间,产业链上下游之间,跨领域各类生产设备与信息系统之间,还存在很多“信息孤岛”,真正能形成规模和有效益增长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并不是很多。有很多工业互联网平台并未实用化,只有技术展示功能,使用效率并不高。
2.缺乏统一的标识解析体系
通过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体系给每一个对象赋予标识,并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系统,进行工业全要素、各环节信息互通、查询和共享,从而实现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标识解析体系是支撑工业万物互联互通的神经枢纽,但企业的设备种类繁多、应用场景较为复杂,数据格式差异较大,标准的不统一增加了数据的采集、处理的难度。虽然我国在2018年颁布了《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工业互联网标准体系框架》等文件,工业互联网标识国家顶级节点在北京、上海、武汉、广州、重庆五大城市建设并投入运营,还建设完成了40个二级节点,但对于占企业总数90%以上的中小企业来说,二级节点的建设能力还远远不足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求。
3.关键核心技术能力尚显不足,工业数据安全保障有待加强
工业互联网中关键的工业软件、设备的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等技术领域基本被国外垄断,不少数据涉及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商业秘密,而工业数据在采集、存储和应用过程中一旦泄露,会给企业和用户带来巨大损失。如果数据被篡改,可能导致生产过程中发生安全事故甚至威胁关键基础设施安全乃至国家安全。
二、推动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的政策建议
1.加快推进工业互联网一体化示范区建设
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在长三角地区通过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为切入点,在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平台联动发展、资源开放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试,切实发挥长三角地区高端装备制造业优势,推动产融结合,打通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产业发展、科技创新、金融服务生态链,形成良性互促的发展格局。通过长三角区域工业互联生态建设、产业互补、资源共享、高效协同机制,共同助力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形成工业互联网产业创新生态新体系,将长三角打造成为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
2.以国家大力推动新基建为契机,加快“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
一方面,在《共同推进长三角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设战略合作协议》的基础上,加快高速率大带宽、低延时高可靠、低功耗大连接的5G网络建设,满足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大体量、连续采样的数据需求,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以拓展企业“智能+”为重点,加大对入网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升级和设备更新的金融支持力度,推进企业生产线的智能化技术改造,建设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促进设备、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集成共享,打破“信息孤岛”束缚。
3.构建统一的标识解析体系,加快推动二级节点建设
一方面,通过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工业互联网产业联盟加快标识解析相关核心技术标准的研制,以及相关平台实验的验证,构建统一的标识解析体系,按行业、分层分级加快建设标识解析公共服务的节点。引导行业组织、企业研究制定工业数据的行业标准、团体标准、企业标准,加强标准体系认证与认可、检验检测体系的衔接,促进标准应用。另一方面,积极吸纳中小企业参与二级节点的技术交流和技术指南编写,支持中小企业“进网”、“入云”,实现区域中小企业“家底”大数据分析的可视化和精细化管理,不断提升智能化水平,提高企业设备综合利用率和生产效率。
4.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的服务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赋能
一方面,充分发挥基础性工业互联网平台的作用,为行业级、区域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提供基础架构、算法模型、数据处理、计算能力、安全存储、平台联通等服务,为大型制造企业提供“专有云+大数据”服务。另一方面,推动行业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行业领域知识库、工具库和模型库,为中小企业“进网”、“入云”提供专业、精准、适用的服务。
5.加强核心技术公共,构建工业数据安全保护体系(www.xing528.com)
一方面,在推动新基建建设的过程中,完善政府采购制度,以需求侧拉动技术发展,加大对5G、人工智能、核心器件等领域的技术研发资助力度,在操作系统、嵌入式芯片、人机交互、工业大数据等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另一方面,加强数据安全检查、监督执法力度,通过立法严厉打击虚假信息诈骗、倒卖个人信息等违法行为,提高惩罚力度,强化工业数据和个人信息保护。
一方面,加大对工业互联网领域全球顶尖人才、行业领军人才及团队的引进和培养力度。另一方面建立“政、学、产、研”人才培养体系。政府搭台,企业与高校合作加强在工业互联网领域培养一批熟悉生产经营流程、掌握数据分析工具、具备跨界协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另外,工业互联网在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随着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水平的提高,势必淘汰一部分基础工种,政府相关部门应及时谋划,通过技能培训,提高再就业能力,缓解就业压力。
参考文献:
[1]《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
[2]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20问[J].中国科技财富,2019,000(003):85—92。
[3]巩保成.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推动长三角制造业高质量发展[J].长三角观察,2020(100):10—13。
[4]工业互联网颠覆性创新揭秘大数据实践案例.https://gongkong.ofweek.com/2013-11/ART-310008-8470-28746156_4.html。
[5]刘俊博.全球制造业变革中的中国制造:工业互联网与产业转型[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5(Z1):34—38。
[6]王晓涛.中国工业互联网演进未来将现十大趋势.中国经济导报.http://www.ceh.com.cn/ep_m/ceh/html/2018/09/04/05/05_46.htm。
[7]王一晨.运用工业互联网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J].中州学刊,2019,268(04):32—36。
[8]延建林,孔德婧.解析“工业互联网”与“工业4.0”及其对中国制造业发展的启示[J].中国工程科学,2015,000(007):141—144。
[9]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院.《工业互联网平台标准化白皮书(2018)》
[10]中国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如何?https://www.sohu.com/a/321831411_120066730。
[11]周剑,肖琳琳.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现状、趋势与对策[J].智慧中国,2017,No.25(12):58—60。
[12]赵红卫,吕庆华.工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路径探索[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9,000(004):14—1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