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智能交通2.0时代:新商业生态启示录

智能交通2.0时代:新商业生态启示录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一智能公路安装了太阳能传感器,可以对行驶车辆做出路面结冰、事故拥堵和其他危险情况的预警。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起步较晚。ETC电子标签及速通卡支付停车费截至2013年底,我国的ETC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00万。

智能交通2.0时代:新商业生态启示录

互联网+汽车+交通”的改造与融合,还体现在现有基础设施的智能化与网联化,如停车场、公路、加油站,乃至收费系统等为汽车正常运行必备的基础设施,也将在这一轮“互联网+”的融合中实现升级,并产生新的增值服务功能。

智能网联汽车和智能手机的推广,使得车主、汽车与停车场、公路之间有了更多信息沟通的可能性,从而可以实现更优化地规划停车位置、行使路线

案例1:智能公路

在智能交通中离不开人、车、路三大因素,道路技术的发展对人和车的影响十分重要,近年来,随着科技的发展,新型道路技术有力推动着智能交通的发展。智能公路可通过交通资讯信息的收集和传递,实现对车流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引导、分流,避免公路堵塞,加强公路用户的安全,以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并改善了高速公路交通运输环境,使车辆和驾乘人员在高速公路上安全、快速、畅通、舒适地运行。这种公路体系一旦实现,可以把城市中的交通阻塞减少一半,据测算,智能公路系统可以减少事故31%~85%。

日前,瑞典开通了最智能的一段公路——欧洲E4公路,处于瑞典北部城市Pite和Lule之间的路段。这一智能公路安装了太阳能传感器,可以对行驶车辆做出路面结冰、事故拥堵和其他危险情况的预警。荷兰从2013年起建造智能高速公路,电动汽车在公路上行驶的同时充电,公路两旁安装的节能灯在车辆经过时灯逐渐变亮,提供足够的亮度防止发生交通事故,车辆驶离后灯会自动熄灭。智能公路要比普通公路更安全、更具有可持续性。在高速公路的收费管理中,德国使用了以全球定位系统和移动无线通信技术为基础的全自动高速公路交费系统,该系统在2005年1月1日投入运营,可实现全自动高速公路自动缴费功能。

德国全自动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

高速公路智能化建设情况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交通发达程度乃至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起步较晚。根据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的研究,发达国家的智能交通系统投入占高速公路建设总投资的7%~10%,而我国高速公路智能交通投资占整个基建工程投资额的1%~3%。由此可见,我国智能公路领域的发展潜力巨大。此外,我国高速公路已经进入集中升级改造的阶段,每年需要升级改造的道路里程将不断增加。按照新建系统造价的30%计算,每年仅升级改造方面的市场需求就将超过30亿元,考虑到通胀及对智能交通系统建设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未来几年高速公路对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存在巨大的需求。

案例2:电子不停车收费系统(ETC)(www.xing528.com)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电子商务逐步引领着市场浪潮,电子支付作为新兴的便捷高效支付手段也随之发展起来。在道路运输缴费领域,ETC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路桥收费方式。通过安装在车辆风窗玻璃上的车载电子标签与安装在收费站ETC车道上的微波天线之间的微波专用短程通信,利用计算机联网技术与银行进行后台结算处理,达到车辆通过路桥收费站不需停车就能缴纳路桥费的目的,从而提升收费站车辆通行速度,缓解交通拥堵。

美国最著名的ETC系统是E-ZPass,这套系统与国内ETC系统一样,用于缴纳路桥费用。此外,E-ZPass在多年前就开始尝试多领域合作,更是与麦当劳合作建立试点项目,让开车购买食物的用户不用熄火就能完成购买和支付。麦当劳已将这样的试点餐厅扩展到五个。E-ZPass执行董事PJWilkins表示,这种支付方案未来也可能用于各种免下车的餐厅或其他免下车应用。

ETC电子标签及速通卡支付停车费

截至2013年底,我国的ETC用户数量已经超过600万。根据2014年3月交通部发布的《交通运输部关于开展全国高速公路电子不停车收费联网工作的通知》的内容,到2015年底,全国ETC联网,建成较为完善的ETC基础设施网络,主线收费站ETC覆盖率达到100%;建立多元化的用户发展模式,全国ETC用户数量达到2000万。

案例3:阿里交通云

阿里云一直致力于交通云的建设。人工智能加上人类智慧管理城市,这个数据量非常庞大,当传感器成本降低甚至于接近免费时,车辆、人及整个环境中包括路灯、地面很多的交通设施上都会有大量的传感器,这些数据将产生一个数据的洪流。传统的互联网有很多的数据,但数据和数据之间有非常大的鸿沟,数据之间统一格式、快速流动的成本很高,所以必须建立一个公共的交通云。

数据在统一平台上才能实时流通,数据的快速对接能够迅速把供需双方对接在一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