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棉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离不开政府的支持。政府层面,应对从事优质棉生产的关联主体和生产模式,予以激励引导,在项目资金、银行贷款、基础设施保障等方面建立相应保障制度,保障有力方能运行通畅。
(一)加强棉花科技创新和推广应用扶持。大力支持适纺中高支纱、适宜轻简化栽培和适宜机采的棉花新品种选育;支持轻简化栽培技术、机采棉关键农艺技术的研制和示范推广;支持基层农技推广人员建立试验示范田,让农技人员有实践和用“武”之地;启动棉秆还田专项补贴项目,推行棉秆还田新机具、新技术,总结推广棉秆饲料化利用、有机肥生产新的技术模式。
(二)建立促进优质棉花生产的激励制度。制定棉花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政策,扶持植棉大户、家庭农场、棉花专业合作社以及棉花关联企业建立优质棉基地,开展棉花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制定优势区域棉花生产大县财政奖励制度,促进棉花生产布局优化;制定棉花品牌创建扶持政策;制定棉花“三丝”强制检验制度,降低棉花“三丝”含量。
(三)建立化解棉花生产风险保障制度。加强盐碱地改良,设立黄河三角洲棉花生产基地建设重大专项。针对占山东棉田主体地位的黄河三角洲和沿黄两岸盐碱地、涝洼地、高亢地基础条件较差,尤其排灌系统不健全的实际,按照“藏棉于地”的总体要求,加强黄河三角洲盐碱地植棉产业带棉田建设,作好整体规划,搞好该区沟、路、渠,尤其大的排灌渠道等农田基础设施和棉花工程物质装备与工程技术配套建设,全面改善生产条件,增强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缓解粮棉争地矛盾。(www.xing528.com)
改善棉花生产保险制度。现行保险制度,因大灾受损后赔付率低,不足以完全解决棉农的损失,棉农入保积极性普遍偏低。因此,要加大资金统筹力度,提高投保标的,增加财补比例,简化勘验程序,降低理赔门槛,调整赔付标准,将植棉农户灾后受损程度降至最低。部分棉区可借鉴欧美发达国家经验,尝试开展棉农收入保险试点。
(四)创新棉花生产组织管理体制机制。棉花曾是棉区农民脱贫致富的幸福产业,是衣被天下、保障人类用被穿衣的文明产业。山东是除新疆以外的第一产棉大省,棉花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截至2016年,山东是全国省级及以上农业机构设置中,唯一专设棉花生产与技术服务机构的省份。全国大多已把棉花机构直接改设或组合设编为部省农业部门的经济作物总站或经济作物与油料作物协调促进部门。从山东金乡县棉蒜发展的成功实践来看,应当客观地认识到,随着种植结构的调整,山东棉区推广棉花与区域性互补的经济作物共生、共进的耕作制度,建立棉花与相关经济作物共同发展的技术推广体制机制,是重振山东棉花历史性品牌的有效保障措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