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积极引导秋粮结构调整。中央提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以来,农业部多次发文要求各地调整玉米种植面积,改种优质食用大豆、薯类、杂粮杂豆等作物。我省各级政府加快种植业结构调整,积极引导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
1.倡导调减籽粒玉米。在省农业厅下发的全省夏玉米生产技术意见中,连续两年提出在巩固优势产区玉米种植的基础上,积极调整和优化玉米种植结构,根据市场需求和当地养殖业发展情况,适度发展青贮玉米、鲜食玉米、特用玉米等,倡导轮作,适度调减粒用玉米。提出在生产条件较差、玉米生产靠天吃饭、产量低而不稳的区域,积极改种杂粮杂豆和薯类等耐旱作物;在养殖业发达的地区根据需求发展饲草,粮饲兼顾,改善种植结构;适度发展糯玉米、甜玉米等鲜食玉米,改善膳食结构,提高经济效益;提倡玉米—大豆、玉米—花生间作或轮作,既发挥豆科作物的固氮养地作用,又能提高效益。
2.制定杂粮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实际,农业厅多次组织科研院校的专家、各级农技人员、企业、种植大户、专业合作社成员等座谈讨论,制定了全省水稻、甘薯及杂粮产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总体思路,为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提供了依据。
3.省农业厅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的意见》。主要目标是“一保、二稳、三促”。“一保”,保口粮,确保口粮绝对安全。“二稳”,稳定棉花、蔬菜面积。“三促”,促进花生、大豆和杂粮杂豆、饲料饲草发展。到2020年,全省大豆和杂粮杂豆面积力争发展到350 万亩左右。
(二)积极扶持杂粮生产。
1.建立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平台项目明确扶持杂粮、甘薯、水稻生产,支持优化种植结构,建设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在沿黄地区、山区丘陵,集成杂粮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打造成集良种良法综合配套技术展示、观摩学习、培训交流于一体的多功能示范平台,为我省杂粮绿色高产高效生产树立样板。2016年,全省建设优质杂粮生产基地11个;2017年,全省粮食高产创建平台优质杂粮生产基地储备20个。
2.强化杂粮产业技术力量。省里成立了杂粮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设置育种、栽培、植保、加工、产业经济等岗位专家和综合试验站,多学科融合开展杂粮技术研发工作,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创新、集成、示范与推广。临沂市也成立了杂粮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开展杂粮科技创新工作,支持特色杂粮生产和品牌建设。省农技推广总站成立了杂粮科,安排专人负责杂粮生产技术推广工作,2017年举办了全省杂粮生产新技术、新成果培训班和杂粮生产技术现场观摩培训班,下发了《全省杂粮生产技术指导意见》。
3.政策和资金扶持杂粮产业。全省各地还出台各种政策,鼓励发展杂粮产业,从品种引进、基地建设、农机采购、技术推广、品牌培育等方面给予支持。如济南市印发了《济南市关于加快实施杂粮提质增效工程的意见》,2016年财政支持100万元、2017年500万元用于建设“一镇两区”杂粮优质高效示范区(镇),明年支持资金还会增加。2017年,济南市对杂粮农机具购置补贴累计达70%。(www.xing528.com)
4.打造和推介杂粮品牌。①打造杂粮特色乡镇:济南市长清区孝里镇打造全省杂粮第一镇,2016年2月,中央电视台农广天地栏目组取景拍摄了《从农田到餐桌——走进长清》节目,深度探访合作社小米生产、加工全过程。②巩固传统品牌:我省谷子中曾以“龙山小米”“金乡金谷”两大品牌占全国四大贡米的半壁江山,对重点企业和品牌产品给予重点培育、重点扶持,鼓励已有品牌资源扩张和延伸。如金乡圣丰谷源米业有限公司对菠菜根、齐头占两个地方特色品种提纯复壮,扩大种植面积,注册了“马坡金谷”“金乡小米”两个产品品牌,提升产品质量,扩大品牌影响力,每千克小米批发价20元,零售价30~40元。③创建新品牌:各地注重杂粮品牌建设,促进规模基地早出名牌。近几年注册了“皇家小米”“金都一品”“宝寿”等一批绿色、无公害认证品牌,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经济效益逐步提升。2017年,长清区孝里镇与传统文化结合,注册了“孝里信米”“十八里谷道”两个区域品牌,9月谷子收获时举办“孝里丰收节”。开展多种形式的品牌推介活动,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影响力。
(三)各地多措并举调减籽粒玉米。调减籽粒玉米面积的关键是寻找到替代途径和替代作物。各市农业局和地方政府均高度重视实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紧抓主线,深度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在坚持粮食安全生产基本原则下,适度调减籽粒玉米,加大经济作物和杂粮发展力度。
滨州市农业局制定并经市政府批复下发了《滨州市粮食产业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16~2020年)》,提出了优化秋粮结构的具体措施,在阳信县、博兴县大力发展饲用玉米,2017年全市共种植饲用玉米14.6万亩;同时发展水稻、甘薯等特色作物及大豆、谷子等杂粮作物,2017年全市种植水稻2.27万亩,甘薯0.64万亩,大豆5.21万亩,高粱3.59万亩,谷子0.31万亩,花生4.65万亩。
东营市不断推进畜牧业发展,组织县区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搞好种植业结构调整,扩大粮改经、粮改饲面积;调整粒用玉米为青贮玉米种植,将“粮仓”变为“粮仓”+“肉库”+“奶罐”。积极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实行订单种养、产销结合,发展特用玉米、鲜食玉米等。2017 年东营市播种饲用玉米19.8 万亩,鲜食玉米2.4 万亩,比2016年分别增加13.9万亩和1.4万亩。
泰安市2017年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2.3万亩,发展饲用玉米10.7万亩,鲜食玉米2.5万亩。莱芜发展青贮玉米、杂粮。济南建设杂粮核心基地,扶持建立10个杂粮生产经营主体等。
青岛市2017年调减籽粒玉米4.5%(17.4万亩),烟台减籽粒玉米2.6%(7.12万亩),威海减籽粒玉米4.9%(4.9万亩)。鲜食和饲用玉米有所增加,青岛鲜食玉米4.6万亩,饲用玉米0.7万亩;烟台鲜食玉米4.0万亩,饲用玉米23万亩(2016年0.3万亩);威海鲜食玉米1万亩,饲用玉米35.2万亩。
潍坊市加大生姜、马铃薯、花生、蔬菜等经济作物和谷子、高粱、水稻、甘薯等杂粮的种植面积;临沂市注重借助产业政策,大力发展蔬菜专业合作社和杂粮生产;枣庄市发展杂粮杂豆和薯类生产。从内部结构看,青贮玉米面积有所增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