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供求关系失衡。一方面,农产品产量逐年增加,库存量连年增长,国家用于贮存粮食等主要农产品的财政补贴不堪重负。另一方面,主要农产品的进口量或调入量也在逐年增加。以奶业为例,山东年产鲜奶268万吨,实际需要鲜奶500万吨才能满足城乡需求,供远远小于求,应该是奶牛户的收入可观,可是现实的情况是奶牛户的牛奶售价低,甚至不足成本,大量的生产产能无法释放,而进口奶粉特别是高端奶粉猛增,严重冲击了山东奶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削弱了奶农的正常收益。
二是产业结构失衡。山东农业总产值中,种植业占58%,林业占2%,畜牧业占21%,渔业占19%。畜牧业的比较效益最高,种植业比较效益最差,世界上通常把畜牧业产值占总农业的比重作为衡量现代农业发展的一项重要指标。农业发达国家,畜牧业占比一般占50%,荷兰高达70%。另外,据测算,每平方米海洋生产的蛋白质当量是陆地的5倍,山东作为海洋大省,虽然“海上粮仓”建设持续发力,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渔业产值占农业的比重提升缓慢。需要下大力气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农业综合效益。
三是产品结构失衡。从山东粮食生产看,小麦略有剩余,籽粒玉米过剩,大豆严重不足。2016年,山东大豆播种面积不足200万亩,总产35.72 万吨,需求量高达100 万吨,缺口较大,需要迅速扩大大豆播种面积,提高供给量,平衡产品结构。从山东畜牧产业看,山东肉鸡出栏量占全国的40%,但是养鸡业的比较效益在畜牧产业中是最低的,而牛羊短缺,多年来供不应求,主要依赖进口或外省调入。从山东渔业产业看,山东市场销售水产品以养殖为主,远洋捕捞数量低、种类少,水产产品供应结构满足不了市场需求。
四是要素效率失衡。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二次会议上强调,要“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使供给体系更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从支撑现代农业发展的资本、科技、土地、劳动力等供给要素来看,资本严重短缺,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研发不足,劳动力价格扭曲,远远高于其本身价值,价格偏离了价值,土地流转费用过高,限制了规模化经营的发展,缺乏动力,要素效率失衡严重。据调查,我省土地流转价格一般为每亩每年800~1000元,高的可达2000元,低的也不少于600元,如此高的土地流转价格,严重削弱了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的利润空间,持续发展乏力。从畜牧业来看,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正在失去,高素质畜牧从业者群体尚未形成,“谁来养畜”的问题日益显现;养殖用地紧缺状况日益严重,发展空间不断压缩;畜禽种业自主选育创新不足,地方品种良种覆盖率不高,主要品种对外依赖程度大;先进实用技术推广、科技成果转化、信息服务等与实际生产需求仍有较大差距。
五是成本结构失衡。据省农业厅市场信息处基点调查,2016年,我省玉米每亩生产总成本963.8元,每亩总产值856元,每亩纯收益-107.8元。生产成本与农产品价格关系失衡,阻碍农业健康持续发展。(www.xing528.com)
六是农业产能与资源禀赋关系失衡。山东土地、淡水人均占有量只有全国的22.8%和14.7%,但山东用仅占全国5.6%的耕地,生产了全国7.6%的粮食、15.6%的蔬菜、10%的水果,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全省土地利用率达87.9%,高于全国72.6% 的平均水平;土地垦殖率48.8%,高于全国10%的平均水平,已开垦的25°以上的坡地1000万亩;淡水资源开发利用率高达95%,但灌溉水利用率仅为56%。山东农业资源禀赋越来越支持不了过高的产能,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土地已经很“累”了,已经到了非休养生息不可的时刻了。山东畜禽养殖起步早、密度大,目前每平方千米土地平均载畜量达618个标准畜单位,是全国平均水平的6.5倍;畜禽养殖COD 排放量占全省的68%,氨氮占37%,养殖污染和环境压力越来越大。
七是农产品产量与加工量关系失衡。山东作为农产品生产大省,农产品加工率低,加工增值率低;精深加工产品少,初加工产品多;高新产品少,普通大众产品多;优质产品少,粗加工产品多。以山东渔业加工为例,受我国海产品消费习惯的制约,捕捞海产品的消费以粗加工的冰鲜和冷冻产品为主,在消费过程中,鱼头、鱼骨、内脏等往往被丢弃,一方面形成捕捞产品的浪费,另一方面造成了环境的污染,加工利用率仅30%左右,甚至更低,发达国家的加工利用率达70%以上。
八是种养结构失衡。计划经济时期,发展畜牧业主要是以种定养,能有多少饲料用粮就发展多少畜牧养殖。农产品市场放开之后,种养规模主要靠市场调节,靠饲料和畜产品的市场价格来调整。作为产粮大省,山东食用玉米过剩与饲用玉米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近年来我省每年需外调玉米1500万吨、豆粕600万吨以上,以缓解饲料用粮不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