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非科技合作开拓新模式

中非科技合作开拓新模式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3年5月,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吉图鲁成为研究中心的非方主任。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开创了我国对非援助和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模式。吕强摄该中心成立5年来,中非双方合作实施了45个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出版学术著作6部,合作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该中心已成为中非在科研领域开展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而这与中非科学家对科技合作新模式的努力开拓、辛勤探索是分不开的。

中非科技合作开拓新模式

1996年,当很多中国人还在通过《乞力马扎罗的雪》《走出非洲》等欧美电影来了解非洲时,时任武汉大学讲师王青锋就作为援非专家前往乍得,第一次踏上了非洲的土地。从此,他跟非洲结下了不解之缘。“在乍得时,出于植物学专业本能,我业余时间就背上标本夹,骑上摩托车去野外科考。当地人会既好奇又亲切地跟我打招呼。孩子们三五成群,跟在我的车后面跑,等我停下来就帮我拎包、扛标本夹、主动问我到哪儿去,需要什么标本,然后帮我采集。”

20多年过去了,如今已是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副主任、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任的王青锋,对本报记者谈起那段往事时仍很怀念。在乍得的经历不仅让他对非洲有了感情,更萌生了推动中非共同开展科研的想法。他认为,一方面,在宏观生物学领域,出于科学发展需要,中国有必要而且也有条件走出国门,开拓研究视野;另一方面,非洲国家虽有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研究需求,但大多面临技术落后、人才缺乏的问题,一时难以独立开展研究。因此,合作对双方都有必要。

1999年,肯尼亚学生罗伯特·吉图鲁来到武汉大学师从王青锋攻读植物学博士学位。本来有机会去欧美国家学习的他认为,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有更多的发展经验可以与肯尼亚共享。2002年,吉图鲁毕业后成为乔莫·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植物学系的一名教师。从此,在王青锋和吉图鲁的共同推动下,中肯两国科研人员在生物多样性等领域的研究合作不断加强。2013年5月,中非联合研究中心正式成立,吉图鲁成为研究中心的非方主任。2016年,在乔莫·肯雅塔农业科技大学原来的一片荒地上,中国援建的中非联合研究中心主体建筑竣工并投入使用。

中非联合研究中心开创了我国对非援助和国际科技合作的新模式。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副局长李寅对本报记者说:“中国在增加对非援助的同时,强化‘授人以鱼,更授人以渔’的理念,将‘输血’和‘造血’相结合,把帮助非洲国家自主发展作为中国对非援助的新形式,帮助非洲开展科技能力建设,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www.xing528.com)

>中国科学院中非联合研究中心的中肯两国专家在分析遥感卫星地图。吕强摄

该中心成立5年来,中非双方合作实施了45个合作科研项目,联合出版学术著作6部,合作发表研究论文160余篇。该中心已成为中非在科研领域开展合作和人才培养的重要平台,而这与中非科学家对科技合作新模式的努力开拓、辛勤探索是分不开的。据中心副主任严雪介绍,除非方科研人员外,中科院17个研究机构每年派50多名科学家千里迢迢来到非洲进行合作研究,中方派驻肯尼亚的科研管理团队也为研究中心的运营作出了重要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