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健壮的米哈伊尔·扎戈尔采夫从办公室迎过来,用熟练的汉语打起招呼:“你好!我们和中国这几年的关系越走越近,是好兄弟。”
中白工业园所在地,正是他作为区长的莫列斯维奇区。拥有这样一个白俄罗斯史无前例的“巨无霸”园区,扎戈尔采夫表示“很骄傲”。不过,当初园区选址定在莫列斯维奇区并非没有争议。一个担忧就是:园区开发,难以避免地会将树林密布的绿地变为黄沙漫漫的工地、鳞次栉比的厂房。
扎戈尔采夫透露:选址过程中,中方代表在选址时来到这里,看着林地和生态,眼前飞过的小鸟,一再强调:这里生态太好了,建工业园,一定要把对自然的破坏降到最低,保护好。
“翻译翻出这句话时,我特别感动。心里很踏实。”扎戈尔采夫说。园区内的两个自然保护区,也都在开发建设过程中,得以完整保留下来。园区和地方政府还签订了生态环保方面的协议,从而将一些疑虑彻底打消。
工业园区一天天“长大”给当地人带来很多变化。中方资助一些员工和学生到中国培训、留学,还投资建成了区里往返工业园区的公交线路、车站,并援建学校、幼儿园和医院。“工业园建设需要不少人;许多企业陆续入驻,也需要一些员工,给我们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扎戈尔采夫说,不少年轻人看到工业园的发展势头与未来新城规模的蓝图,放弃了去欧美国家工作的机会,期望在这个家门口的国际化产业园区找到自己的机会。
让扎戈尔采夫念念不忘的还有两件事。2016年7月,一场风暴降临明斯克。狂风折断了树木,掀掉了屋顶,摧毁了家园,招商局第一时间送来了10万美元紧急救灾款;2017年5月,中白工业园中方开发公司专门为小牛村村民捐资修路,把全村唯一的砂石土路,变成了1.2公里的沥青路。当胡政说“今后我们就是邻居、是朋友、是一家人”时,村里最年长的那位86岁老人不禁抹起眼泪。
“中国人是好朋友,中国企业是好企业。我们心相通,友谊长存。”扎戈尔采夫不断强调,为了更好地支持中白工业园,区里专门派驻人员入园,协调相关事宜,“沟通很顺畅。”
去年,他第一次踏上中国土地,还从北京乘坐高铁到上海。“中国的发展令我惊讶,中国人的友好特别是那种干事情的拼劲和认真细致,给我留下极深印象。”他的办公室里摆放着一列和谐号高铁模型,扎戈尔采夫说,“非常快,非常稳。就像我们两国人民的友谊。”
“我家的幸福,已经与中白工业园密不可分了”
打开保险柜,安德烈·彻列潘诺夫小心地从最上面一层格子里取出一个盒子、一本证书。小心翼翼地打开盒子,里面是一枚荣誉勋章。证书上写着奖励中白工业园开发公司“优秀员工”的字样。(www.xing528.com)
2015年应聘成为中白商贸物流股份有限公司员工的彻列潘诺夫,现在是公司财务总监,也是公司里最早的白方工作人员。
说起与中白工业园的结缘,彻列潘诺夫说,最早看到招聘信息时,他觉得,这样一个两国政府共同推动下的大项目,“肯定有前途”,更重要的是会有“创新”。无论是从收入待遇还是工作稳定度来看,都肯定不错。新工作、新环境果然没令他失望,而且还给他带来荣誉感。
彻列潘诺夫很开心地分享着他的幸福:前年,家里迎来了第四个宝贝;去年,他贷款换了一套大房子。如今他们全家每个周末一起去度假,其乐融融。他还热情地邀请记者:“去家里看看,我的太太很漂亮,我的孩子们特别可爱。”脸上挂满了真诚和笑意。
彻列潘诺夫的荣誉感更来自中白工业园区。亲眼看着这个“商贸物流园”一点一滴地从基础设施到厂房建设,特别是这一年来,有来自美国、德国,当然还有中国等国家的企业入驻园区,特别有效率,特别快。虽然财务工作的经历让彻列潘诺夫喜欢冷静、喜欢稳定,但工业园区的日新月异,也不禁让他激动,“感觉自己在做一项很有挑战的工作,感受着各种振奋人心的事。”
彻列潘诺夫有个心愿——学说汉语,但工作太忙抽不出时间。不过,这并不影响他和中方员工的友谊,“我喜欢我的中国同事们,我也很感谢工业园区给我带来的这个机会与经历。”他的几个孩子对中国也有了更多感情。彻列潘诺夫打开手机,给记者看最新的家庭录像。视频里,老三正在家里,挥着中国与白俄罗斯的两面小国旗,一边欢快地奔跑着,一边用俄语和汉语喊着“中国”!
《人民日报》(2018年06月04日23版)
国际回声
白方愿密切同中方经贸、地方、高技术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把中白工业园打造成为“一带一路”标志性项目。
——白俄罗斯总统卢卡申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