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厂后一定要小心‘黑寡妇’蜘蛛。”在进入作业区前的例行安全教育课上,向志雄指着墙上的挂图提醒记者,“有一次一只‘黑寡妇’掉到我的安全帽上,没站稳,滑到了地上。”向志雄说得云淡风轻,记者却听得背脊发凉,要知道,“黑寡妇”毒性可是比响尾蛇的还强啊!
但在工作人员眼里,恶劣的天气比毒蜘蛛、毒蛇还可怕。6号压气站所在地夏季最高温可达45摄氏度,冬季最低温接近零下40摄氏度。“不仅温差大,风也大得吓人。”向志雄风趣地建议,可以在这里建一座风力发电站。
压气站都建在人烟稀少的野外,一望无际的草原,风吹草低见牛羊,很美,但再美的风景看上8年、10年,也难抵相思之苦。当地人员基本半月轮休一次,中方驻外人员,则要面对长期远离亲人的孤寂。刘定武告诉记者,和6号压气站相比,位于哈萨克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边境的天然气计量站更艰苦,那里长期只有1名中国员工。“逢年过节,公司都会派一名汉语翻译到那个站出差,因为那里的员工说,‘那两天听听中国话,用汉语和人聊聊天,能有一种回家的感觉’。”文控翻译部经理程博触景生情地告诉记者,自己长时间驻外,孩子基本上是妈妈、爷爷、奶奶照看。一次回国探亲,长时间没见过爸爸的4岁女儿竟冲着自己脱口而出叫“爷爷”,“心里真不是滋味”。
独自驻外,最感亏欠的往往是爱人。“我会利用有限的探亲时间最大限度地把老婆哄高兴。”向志雄这位“85后”站长,已在现场坚守8年。他颇为得意地向记者介绍他的独门“秘笈”:“探亲期间除了多做家务,多说好话,陪夫人逛街、旅游外,我还有一招——帮妻子化妆。”他一边说一边从手机里调出一系列视频,“这是化妆教程,我天天看。现在我化的妆,爱人特别满意。”向志雄的良苦用心和夫人的善解人意,折射的是中国石油人的乐观和奉献精神,令人油然而生敬意。
“一带一路”是造福沿线国家人民的伟大事业。伟大的事业、辉煌的成就,从来离不开普通人的奉献、坚守甚至牺牲。正是因为有这些执着、热情、乐观的两国油气工作者,中哈能源合作才能在20年的时间内结出累累硕果,为中哈持续巩固政治互信、扎实推进务实合作提供了不竭动力。
漫长的油气管线,联通的不只是资源,更是民心。(www.xing528.com)
《人民日报》(2017年05月08日03版)
国际回声
中国油气企业在哈萨克斯坦成立的合资公司,逐渐成为哈萨克斯坦石油开采、加工和运输领域的领军者,满足了哈中两国民众对高质量能源产品的需求,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两国经济合作成功典范。
——哈萨克斯坦国际问题专家图列绍夫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