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构建全市统一的智慧政府平台。深圳全面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建成全市统一的人口、法人、空间地理等公共基础信息资源库,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实现了“一网办理”“全城通办”。2018年6月,深圳市推出首批100个“不见面审批”服务事项,毕业生落户、商事登记、港澳通行证办理等这些日常业务量大、市民期望快速办理的高频服务事项,全部实现了“审批不见面、办事零跑腿”,尤其是在毕业生落户等事项上推出了不见面“秒批” 服务。90%的行政许可服务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
二是营造良好创新生态环境。创新产业扶持方式,对中小企业实施产业化信用贷款、担保贷款、设备融资租赁等“产业+金融”等扶持方式;聚焦重大科技产业专项和产业链缺失环节,新增产业化中试环节等精准扶持方式。设立首期规模50亿元人民币的天使母基金,支持初创期种子企业发展。设立初始规模20亿元人民币的中小微企业银行贷款风险补偿资金池,调动银行机构对中小微企业放贷的积极性。完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政策,加大对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等的资助和奖励力度。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在全国首推专利侵权损失险,进一步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和财产损失。推动中国(深圳)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国际知识产权仲裁中心等11个国家级重要知识产权平台落户深圳。
三是全方位降低生产成本,为企业营造成本适宜的经营环境。深圳制定了“降低实体经济成本28条”,采取多项措施并举的方式,降低企业在用地、用房、用工、用电、物流、税费等方面的成本。在土地供应方面,创新土地供应制度,推进工业用地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模式,降低企业初始用地成本;多渠道筹建战略性新兴产业用房,租金价格不高于同片区同档次产业用房市场价的70%;实施失业保险、工伤保险浮动费率制度,2018年上半年为企业累计减负40亿元左右;发放失业保险企业稳岗补贴。深圳市在去年为企业减负1 369亿元基础上,2018年上半年又降低企业负担约682亿元。
四是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深圳加快知识产权保护立法进度,探索实施惩罚性赔偿制度,在提高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标准、加大惩罚性赔偿力度、合理分配举证等方面先行先试。深圳市不断完善知识产权专项资金管理办法及其配套政策,加大对高价值专利、商标、版权等的资助和奖励力度。设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2018年1—5月深圳市专利权质押融资金额达78亿元,位居广东省第一。在全国首推专利侵权损失险,进一步降低企业维权成本和财产损失。成立中国(南方)知识产权运营中心,推动重点产业专利联盟建设,截至一季度专利联盟累计达17家,引进国内外高端知识产权服务机构7家。截至2018年底,有效发明专利达22.86万件,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为91.25件,为全国平均水平(11.5件)的7.9倍。有效发明专利五年以上维持率达85.6%,居全国大中城市首位。(www.xing528.com)
五是建设和完善全市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深圳市目前已建成全市统一的商事主体登记及许可审批信用信息公示平台,打通了市、区、街道三个层级的信息传输渠道。公示平台归集各部门提供的商事主体登记、许可审批和日常监管信息。通过“一网、一微、一端”,强化了商事主体信用监管。其中,一网(深圳信用网)截至2017年底已征集330万商事主体(含注销)的登记、监管、案件、资质认证、表彰处罚、纳税状况、信贷状况等6.3亿条信息,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企业信用数据库;一微(企业信用查询)已嵌入微信、支付宝“城市服务平台”和银联钱包App;一端(“信用深圳”App)除查询企业信用外,还具备商家评价、投诉举报、定位导航等功能。深圳市商事主体信用信息公示平台为社会公众免费提供商事主体登记信息、年报信息、监管信息、不良信用记录等信息查询服务,通过深圳信用网公开曝光失信违法主体黑名单,使商事登记改革和企业信用信息披露制度紧密结合在一起,成为政府各职能部门加强信用监管的重要载体,为构建现代市场治理和社会信用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六是健全人才引进、服务和激励机制。深圳市深入实施海外高层次人才“孔雀计划”、高层次医学团队“医疗卫生三名工程”、国内外著名教授和学科带头人“鹏城学者计划”、青年高技能人才“技能菁英”等。截至2018年6月,深圳各类人才总量超过510万人,其中高层次人才突破1万人,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达143个,全职院士达到38人。完善高层次人才“一站式” 服务专窗工作机制,为高层次人才落户、子女教育、配偶就业等提供更优质、贴心服务。鼓励用人单位采取股权、分红等方式激励科研、经营管理、高技能等人才,赋予科研负责人及其团队享有科技成果使用权、收益权、处置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