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以及通过货币供应量来调节利率进而影响投资和整个经济以达到一定经济目标的行为。货币政策的工具主要有:再贴现率政策、变动法定准备率和公开市场业务。当总需求小于总供给时,中央银行通过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政府债券、降低贴现率和法定准备率等措施增加货币供给,降低利息率,以刺激投资的增长和有效需求的增加。反之,当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中央银行则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来抑制有效需求。
货币政策的各政策工具各有其特点。第一,变动法定准备率主要影响货币供应总量和信贷规模,冲击力大,时滞短。但由于它以法律形式加以规定,故缺少伸缩性和灵活性。第二,再贴现率政策是中央银行通过变动给商业银行及其他存款机构的贷款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它的作用强度较大,具有可控性、灵活性以及作用有限性的特点,比较适合用作经常性的政策调节手段。第三,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政府证券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的政策行为。公开市场业务既可以通过变动买进或卖出的方向来改变货币供给的方向(例如,央行将证券变买进为卖出,立即就可能使增加货币供给变为减少货币供给),这样,央行可以连续地、灵活地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自由决定有价证券的数量、时间和方向。而且,公开市场业务对货币供给的影响还可以按货币乘数大体上预测出来。所以,公开市场业务的方向比较明确,可以预期,又具有灵活性、主动性和可调性的特点,最适宜作日常性的政策调节手段。事实上公开市场业务已成为美联储控制货币供给的最主要的手段。
由于各政策手段在用途强度、作用时间以及可控性方面的差异,因此在运用货币政策时应兼顾各自的特点,灵活地进行作用强弱、时滞长短、同向或异向的搭配。例如,由于变动法定准备率的作用十分猛烈,一旦准备率变动,所有银行的信用都必须扩张或收缩。因此,这一政策手段很少使用,一般几年才改变一次准备率。对于比较缓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在不提高法定准备率的前提下,依靠限制性的其他政策手段压缩信用,抑制需求。而在剧烈的通货膨胀时,可以提高法定准备率,有力地压缩信用规模,但为了缓和法定准备率所带来过大的冲击力,又可在贴现率和贷款程度方面采取稍微宽松的政策限制。又如,中央银行在实行紧的再贴现率政策的同时,在公开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就可以防止因紧的再贴现率政策对各商业银行冲击过猛而引起金融活动和经济增长萎缩。这种紧的再贴现率政策和松的公开市场业务的配合使用,是一种极为有效的松紧搭配,紧是为了抽紧银根,松是为了防止银根过紧而带来过大的副作用。(www.xing528.com)
近年来,美联储十分重视货币政策各手段的搭配,常常是根据各货币政策工具各自的特点进行同向或异向的搭配,常常是松中有紧或紧中有松,有时甚至是不紧不松,充分发挥了货币政策对经济的调节作用。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美联储根据自身金融市场变化情况,在2007年针对再贴现窗口不足,引入定期拍卖便利(TAF),用于缓解短期借贷市场的压力;在2008年推出了定期证券借贷工具(TSLF)和一级交易商信贷工具(PDCF),为证券交易商注入大量流动性;同年为解决票据发行人的融资需求,推出商业票据融资工具(CPFF)。美联储应对次贷危机的一系列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效果较为显著,如定向市场注入短期流动性工具TAF、PDCF、TSLF,以及商业抵押票据—货币基金流动性支持工具(AMLF)、CPFF、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MIFF),在一两年内依次实施上述工具,对美国货币市场流动性紧缩起到了较好的缓解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