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处理好政府和市场关系,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和艺术性,对于促进政府职能的正确履行和市场经济决定性作用的发挥都具有重要意义。
(一)提出区间调控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不再偏重于保某一特定目标值,而是提出要对经济增长进行区间调控。这意味着只要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宏观调控政策就不需要有大动作。例如,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增长区间设定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6.5%~7%”,这符合我国经济的基本情况,又明确传达了宏观调控政策不会对经济进行过度刺激的信号。
(二)更加注重定向调控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区间调控的基础上进一步实施定向调控,其目的在于抓住经济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通过定向调控可以加大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工作等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支持力度,仅2014年央行就于4月和6月两次实施针对小微企业和“三农”工作的定向降准操作,并于3月和8月各增加支农再贷款200亿元,在定向货币政策支持下,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工作的贷款增速比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分别高出4.2个和 0.7个百分点,补短板成效显著。(www.xing528.com)
(三)供给管理与需求管理相结合
供给管理和需求管理是调控宏观经济的两种基本手段,二者相互补充、相得益彰。自2015年11月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多次提及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宏观调控既要追求短期平稳增长,又要追求长期潜在增长率提高,这就需要需求管理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相互配合。一方面,大力推进结构调整和去产能,短期内会加大经济下行压力和就业压力,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以缓冲;另一方面,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为主体的需求管理主要在短期内对经济波动进行逆周期调节,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着力点在于优化经济结构、增加有效供给、提高潜在增长率。
(执笔人:李叶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