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行业研究逻辑
又一家独角兽,在证监会第十七届发审委2018年第56次工作会议上过会。2014年到2016年,它营收分别为85.87亿元、190.11亿元、132.59亿元,净利分别为33.98亿元、86.52亿元、53.13亿元,经营性净现金流分别为190.59亿元、164.94亿元、48.3亿元。
注意,高峰期一年营收190亿元,净利润86亿元,妥妥的独角兽公司,并且它所在的赛道还很特殊:投行。
它本身就是2017年IPO上会项目保荐宗数第五的券商。据Choice数据,其当年上会的保荐项目共24宗,仅有1宗被否,过会率高达95.83%。这个过会率,高于保荐数量排第一的广发(80%)、第二的中信(81.82%)、第三的海通(75.86%)、第四的国信(82.76%)。
它的名字叫中信建投,体量很大、现金流很高、盈利质量很不错,可是,2016年营收下滑30.26%,净利润下滑38.59%。
这是什么情况?很简单,因为券商是个强周期行业,业务量会随着股指波动。2015年股灾之后,券商行业日子确实不好过。加之周期性强还不是最大的致命伤,更大的问题是这个行业竞争对手实在太多了。
截至2017年6月30日,中国共有129家注册证券公司,包括中信、海通、国泰君安、广发……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发布的2016年数据,中信建投仅排在行业第七。(www.xing528.com)
想到这一层,也许你会有点愤怒:优塾君,既然周期性强,竞争还剧烈,那这行业还有什么可看的?没错,我们也认为,二级市场证券公司这个群体,虽然看着高大上,但从价值投资角度来看,很难选出适合长期跟踪研究的标的。可是,在它背后,毕竟是一个万亿级的巨大市场。
在证券服务这门生意里,不仅只有券商,还活跃着金融信息服务商(比如东方财富、万得、同花顺),软件服务商(比如恒生电子),以及交易所(比如上交所、深交所、港交所)。
注意,港交所也是一家上市公司,代码00388.HK。还是那四个字:反向思维。从传统价值投资视角来看,有几大禁区,轻易不能碰。
第一,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投周期性行业。第二,除非特殊情况,否则不碰技术变革快的行业,比如互联网、高端装备。第三,基本不碰证券行业,因为这行业和大盘指数高度相关,属于周期性行业的一种,买它还不如直接买指数基金。
为啥不投周期性行业?因为很难判断波峰波谷,交易时机很难把握。相比起来,非周期行业、消费类行业,比如食品饮料、医药,稳健成长,可以傻瓜式操作,选出好标的,直接一把梭。
这话不是我说的,而是巴菲特老爷子说的,而且已经形成共识。可是,证券这个领域,就真的找不出合适的投资标的吗?
今天,我们从券商这个行业入手,来分析一下证券公司、金融信息服务商以及交易所,思考一下“证券服务”这门生意。这些思考,不一定完全正确,但它作为一条线索,抛砖引玉,也许能将你引向更有意思的地方。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