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竹君(1900-1997),出身在上海的贫民窟,13岁那年父亲病重,无奈之下把她抵押给青楼,卖艺不卖身,换回几百大洋。15岁时,她逃出青楼,后嫁给当时的四川都督夏之时。
19世纪30年代,董竹君因不堪封建家庭的束缚,带着孩子来到上海,1935年创办了锦江川菜馆。这是上海滩的第一代“网红”餐厅,装修采用中、西、日三结合风格,墙上有张大千画的竹子,以及30年代著名摄影师郎静山先生的作品和郭沫若亲笔手书的“沁园春”。
同时,很多餐馆都会用到的一次性筷子,也是来自于锦江川菜馆的首创。当年,它的瓷器餐具上均印着专属标志——竹。最著名的场景,是当时董竹君作为新时代女权运动的先驱,第一个公开招聘女服务员,轰动了全上海。
解放后,上海市准备设立一个宾馆接待场所。1951年,时任市领导与董竹君商量,沿用“锦江”牌子,在华懋公寓创立新饭店,由董竹君出任饭店董事长,锦江酒店正式挂牌,成为根正苗红的国企。随后,一些历史更久的酒店纷纷加入“锦江”旗下,如汇中饭店(和平饭店南楼)、国际饭店等等。[2]
1959年,锦江酒店成为政务议事和活动的重要场所。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上海市将接待办、市饮食服务公司和市旅游局所属的一众企业,划为四大企业集团——锦江集团、东湖集团、新亚集团和华亭集团。
这一年,中国现代旅游产业开始萌芽,第一个高尔夫球场——中山温泉高尔夫球场开业,同年,国际酒店巨头——洲际旗下的假日酒店也进入中国市场。
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1993年,锦江集团开始登陆资本市场,其旗下主营客运物流的锦江投资(600650.SH),于上交所上市。1994年,主营旅游中介的锦江旅游(900929.SH),于上交所上市。1996年,主营酒店运营和餐饮的锦江股份(600754.SH),于上交所上市。
1996年,中国旅游业进入初步发展期,越来越多的普通群众开始出门旅游。锦江顺势开启重大转折,决定参考国外“经济型酒店”的经营和管理模式,打造自己的经济型酒店——锦江之星,这是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
1997年,中国兴起了第一批旅游网站,如华夏旅游网、携程旅游网、Et-china、中青旅在线等。
此后,锦江开始了一系列兼并重组,1999年与华亭集团合并,2003年与新亚集团合并,合并后称为锦江国际集团。2004年,锦江开始一系列资产置换,适量出售上海的酒店,腾出近10亿资金收购外埠高星级酒店,包括昆明锦华酒店和武汉建银酒店,扩张中高端市场。(www.xing528.com)
2005年,中国互联网进入成熟发展阶段,网络媒体和门户平台蓬勃发展,网民超过一亿,仅次于美国。互联网的兴起带动了快捷酒店行业的爆发,同年,华住酒店、7天、汉庭等相继创办。
2006年,面对国内外酒店竞争中国市场,锦江酒店分品牌识别体系开始推广。随后的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都推动经济型酒店的发展大幅向前。
2012年,限制“三公消费”的政策出台,酒店行业受到极大冲击,陷入低谷。可是这时,锦江不仅没有噤若寒蝉、收缩战线,却反其道而行,开始趁着行业低谷期大举并购。
2013年,锦江收购时尚之旅,收购后为锦江都城,定位为中档酒店。2014年,锦江收购城市客栈,收购后为金广快捷,定位为经济型酒店。2015年,锦江收购欧洲多品牌连锁酒店的巨头——卢浮酒店,定位为中高端酒店。2016年,锦江收购铂涛酒店,包含经济型酒店7天及中高端品牌麗枫、喆啡等。同年,锦江收购维也纳酒店——国内市占率第一的中端酒店品牌。
如今,锦江酒店在全球范围内拥有和管理的酒店超过6000家,客房总数超65万间,分布于全球60多个国家,覆盖高、中、低端全系列品牌酒店,位列全球第五大酒店集团。
梳理其发展历史,可以看出,锦江酒店几乎在每一个重大行业转折节点,都踩在了前面。两个点让人印象深刻:
(1)最早布局经济型酒店。
(2)在行业内风声鹤唳的低谷期,大手笔砸钱并购,扩充品牌线,向中高低端型酒店全面布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