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投入构成要素指标的设计方案

软投入构成要素指标的设计方案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软投入指标体系需要从整体反映软投入内涵,根据软投入概念、内涵和组成要素,参考已有的研究,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我国各省份软投入发展现状,本研究从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3个维度构建软投入指标体系。我国根据经济实际发展特征,提出要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缩减政府开支占比,因此该指标是正指标。市场秩序,用经济案件发生数与GDP比值表示。

软投入构成要素指标的设计方案

软投入指标体系需要从整体反映软投入内涵,根据软投入概念、内涵和组成要素,参考已有的研究,结合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及我国各省份软投入发展现状,本研究从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和劳动者积极性投入3个维度构建软投入指标体系。

(一)综合政策投入

参考李国璋教授(1995)提出的综合政策投入的内涵及分析,经济管理投入具体表现在微观层次,是指企业对财务及生产、销售的具体管理。经济管理方式很大程度取决于体制和政策,而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体制,因此这3个要素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因此没有对体制、政策和经济管理进行具体区分,将综合政策投入重点反映在体制和政策投入上。

1.产权制度

产权指对财产的所有权,产权制度是对产权关系的制度安排,目的是使资源环境配置效率达到最大化。产权制度的变迁主要表现为非国有化,因此选取非国有工业经济占比这个指标衡量。

非国有工业经济占比,反映非国有化进程。非国有工业经济占比是非国有工业增加值与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值,反映工业经济中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是当前广泛使用的衡量产权制度的指标。将来在统计数据允许的时候,可以采用非国有经济增加值与全部经济增加值的比值来替代(樊纲,2003)郑江淮(2003)论证了产权中非公有化程度高,说明产权多元化程度高,从而对企业绩效产生积极影响。

经济非国有化给我国经济发展带来诸多好处,在非国有企业与国有企业的激烈竞争下,国有企业不得不完善自己,提高生产效率与组织效率,从而提高市场竞争力。从资源分配角度看,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非国有化发展使得市场调节作用更强,资源从效率低的企业流向效率高的企业,从而实现资源有效配置,实现资源合理分配,推动经济发展。

2.财政配置

财政指政府集中一部分国民收入,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用这部分收入进行投入。财政的职能是合理配置社会资源,调节资源在不同地区或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弥补市场配置缺陷,促进资源合理配置。随着经济不断发展,财政支出规模应越来越大(瓦格纳法则、梯度渐进增长理论、经济发展阶段论等诸多理论从不同角度对此观点进行了论证),政府应该合理增加在科学教育、医疗、卫生等方面的支出,缩小收入分配差距,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与社会公平。

人均财政支出,用地方财政支出与常住人口数比值表示,是反映政府财政支出规模的相对指标。人均财政支出越大,说明财政支出的规模越大,因此该指标是正指标。

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在考虑综合政策投入时,不仅要选取能够反映投入质量的相对指标,还要选择能够反映投入规模的相对指标。公共服务支出包括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和基本公共服务支出。一般公共服务支出指为保障各部门正常运作而进行的支出,也就是行政管理支出,包括人员经费、办公经费、三公经费、各种事业费等,该指标是正指标。

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能够衡量财政配置合理性,反映政府支出结构是否合理。基本公共服务支出是指用于教育、卫生、文化、公共基础设施和社会治安等方面的支出,分为义务教育、住房保障、养老保险等八大类(刘俊英,2009)。2017年,阿根廷宣布政府机构裁员18%,以此缩减财政支出。俄罗斯、印度等国家均采用不同措施来缩减政府开支。我国根据经济实际发展特征,提出要从严控制“三公”经费,缩减政府开支占比,因此该指标是正指标。

3.法制环境

法制环境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法律制度方面的建设,目标是营造良好的法制氛围,对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针对法制环境选取了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和市场秩序两个指标来综合反映。

知识产权保护强度。知识产权指由人的智力所产生的劳动成果的所有权。保护好知识产权是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条件,是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知识产权保护强度包括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强度L(t)和知识产权保护执法强度E(t),计算方法如公式(4-1)所示,其中t表示时刻。

知识产权保护立法强度采用Ginarte-Park方法测度(Ginarte,Park,1997),分为5个一级指标,分别是专利覆盖范围、国际条约成员、权利保护的丧失、执法机制、保护期限,下设二级指标的权重采用平均赋值的方法计算(许春明,单晓光,2008;孙赫,2014;李娜,余翔,田芳芳,2014)。知识产权执法强度参照韩玉雄、李怀祖(2005)的研究,用以下4个指标来综合反映:

(1)社会法制化程度,用律师人数与总人口比值表示。比值不低于5/10000时,该项得分为1;比值低于5/10000时,该项得分为比值除以5/10000。

(2)法律体系完备程度,用立法时间表示(我国立法的开始时间为1954年)。将一个国家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的时间设为100年,立法时间不低于100年时,该项得分为1;立法时间低于100年时,该项得分为立法时间除以100。

(3)经济发展水平,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表示。中等收入国家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000美元左右,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不低于1000美元时,该项得分为1;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低于1000美元时,该项得分为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除以1000。

(4)国际社会的监督与制衡机制,用是否为WTO成员表示。若是WTO成员方,该项得分为1。否则,该项得分为0。参考已有研究,本研究认为执法强度是连续上升的过程,不存在突发变化,因此假设从1986年复关谈判起至2001年,该项得分均匀变化。

市场秩序,用经济案件发生数与GDP比值表示。维护市场经营活动有序进行是经济发展的基本保障,反映区域法制建设水平。如果经济案件发生数过多,说明市场秩序不良,市场公平性难以保障,公众的合法权益可能会受到侵害。樊纲(2003)提出,如果公众的法律意识比较薄弱,当权益受到侵害时不懂得使用法律手段解决,可能会出现市场秩序良好的假象。但是随着现代化的不断推进、媒体的广泛传播、人们受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人们的法律意识逐渐提高,这种现象的影响会逐渐减弱。由于该指标只有全国数据,没有省市数据,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没有使用该指标。

4.市场机制

市场机制指市场运行的实现机制,是实现资源有效配置的方式。市场机制是否健全通过市场多样性和市场活力共同反映,市场多样性采用企业信息化指标即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市场份额比例反映,市场活力采用私营工业企业数占比反映。

电子商务交易额占市场份额比例。参考《中国电子商务报告》的计算方法,电子商务交易额为电子商务销售额和电子商务采购额的平均值。该指标能够衡量地区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对规模,反映市场多元化发展情况。该比值越大,表明地区电子商务发展水平越高,市场更具多样化。

私营工业企业数占比。私营企业是指由自然人投资或控股,以雇佣劳动力为基础的营利性组织。私营工业企业数占比用地区私营企业数与工业企业数比值表示,可以反映地方市场机制的灵活性。该指标比值越大,表明市场更灵活、更有活力。

5.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一项基本国策,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积极主动地进行对外经济往来。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对增强综合国力、提高国际竞争力有重要作用。

外贸依存度,用进出口总额与GDP比值表示,是国际上通用的衡量一国或地区开放程度的指标。本研究根据商品经营单位所在地划分进口与出口,根据经营单位所在地海关登记的企业实际进出口总额计算。

人均实际利用外资,用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与常住人口比值表示。实际利用外资金额能够体现地区利用外资情况,合理引进外资是对外开放不断深化的重要表现,因此实际利用外资状况能够反映区域对外开放水平。外商直接投资是指国外投资者通过在我国境内设立企业的方式进行投资,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统计数据,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代替实际利用外资金额。

(二)综合科技投入

综合科技投入包括科技投入和教育投入,本研究创新性地加入了文化投入和医疗卫生投入,从科教文卫4个方面来反映综合科技投入。(www.xing528.com)

1.科技投入

R & D经费投入强度,用R & D经费支出与GDP比值表示,是国际上通用的反映区域科技实力的指标。R & D活动指在科技领域,为增加知识储备量,并运用知识进行创造性生产所开展的活动。该指标值越大,表明该地区研发投入力度越大,科技投入水平越高,科技实力越强。

R & D经费内部支出,指为开展R & D活动实际用于本单位的支出。该指标为总量指标,能够反映R & D经费的投入规模。R & D经费内部支出越高,说明该地区对研发的投入力度越大,创新能力越高。

人均R & D经费支出,用R & D经费支出与常住人口数比值表示。R & D经费支出,反映该地对科技的投入力度。人均R & D经费支出越高,说明人均拥有的研发经费越多,地区研发实力越强,则创新能力越高。

每万人R & D人员数,用每万个常住人口的R & D人员全时当量表示。R & D人员指直接从事R & D活动的人员,或为R & D活动提供服务的人员。由于人员并非全部时间投入R & D活动中,因此采用全时当量把非全时人数按工作量折算为全时人员数。[1]从事R & D活动的人员数多,表明地区的科技投入较大,该指标为正指标。

2.教育投入

平均受教育年限。根据《中国统计年鉴》样本抽样调查数据,计算每个类别文化程度所占比例。参考刘巍(2003)的研究,用一个人完成某一教育等级所需要的年数来计算此人受教育年限,用此方法确定的受教育的年份数为:文盲0年,小学文化6年,初中文化9年,高中文化12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16年。从2015年起,国家统计局对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进行了细分,分为大专文化程度、大学文化程度、研究生文化程度。本研究将大专文化设为15年,大学本科文化设为16年,研究生文化设为19年。根据6岁及以上抽样人口,计算受教育各个等级的人数比例;根据此方法,按受教育各个等级的人数比例计算平均受教育年限。用受教育年限反映地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进而反映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强度。

人均教育经费,用教育经费和常住人口数的比值表示。该指标为相对指标,区域间可比,反映地区对教育的投入强度。该指标为正指标。

教育经费,指该地为支持教育事业进行的总经费支出。该指标是总量指标,能够反映地区教育的投入规模。与人均教育经费这一相对指标相结合,能够从质量和总量两个方面较为全面地评价该地教育投入。

继续教育经费支出,指用于成人教育或企业培训等方面的经费支出。教育不仅包括在校教育,还包括离开学校后的再教育行为。本研究涉及的继续教育经费支出主要指针对在职人员的培训经费支出,反映地区对在职人员提高劳动技能与素质的终身教育投入。由于数据无法获取,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未使用该指标。

3.文化投入

人均拥有公共图书馆藏量,用公共图书馆藏量与常住人口数比值表示。公共图书馆是一个地区重要的文化传播机构,在社会大众的教育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能够协助政府开展社会文化教育。公共图书的投入量直观反映一个地区对文化的投入水平,公共图书馆藏量越多,说明该地区文化建设越好。

互联网普及率,用互联网上网人数与常住人口数的比值反映,其中互联网上网人数是指6岁及以上的居民使用过互联网的人数。互联网的普及、媒体的传播能够弘扬和传播社会主义文化,提高居民文化素质。该指标数值越大,说明地区对文化产业的投入力度越大。

4.医疗卫生投入

每万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数。计算公式为卫生技术人员数/常住人口数×10000,反映医疗卫生环境建设情况。该指标数值越大,表明地区对医疗卫生的投入越大,地区医疗卫生环境越好。

人均卫生总费用。卫生总费用指一个地区在医疗卫生服务上所消耗费用总额。该指标是总量指标,反映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规模。为使区域间可比,选用人均卫生总费用。该指标值越大,说明地方政府对医疗卫生行业的投入力度越大,政府对民生的关注度高。

(三)劳动者积极性投入

关于提升劳动者积极性的途径,不少学者对此展开过研究。激励是提高劳动者积极性的手段(武玉林,周渝东,1993;陈传军,1998;Ren,2003),赵磊(1983)认为可以从物质利益、思想觉悟两方面调动劳动者积极性,乔秀民(2004)认为可以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来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刘成果(2001)认为可以从物质、思想和动力3个方面提升劳动者积极性。参考已有文献,本研究从物质激励、精神激励和人才激励3个方面反映劳动者积极性投入。

1.物质激励

人均工资收入,用劳动报酬支出总额与全年平均就业人口数比值表示。劳动报酬支出是指劳动者从事生产活动所获得的报酬,报酬既有货币形式的也有实物形式的。[2]人均工资收入指平均每个就业人员的工资收入,是反映地区就业人员工资水平的直接指标。

劳动报酬支出。吴伏平(2017)指出人工成本不仅表现为员工的工资支出,还包括员工福利、培训经费、团建活动经费等。诸如员工福利、团建活动等支出可以提升劳动者积极性,但并不是定期对所有人员的工资报酬,因此在选取人均工资收入这个相对指标的基础上,又选取总量指标来反映。地区劳动报酬支出规模大,表明对劳动者的物质激励投入高,更能激发劳动者的工作积极性。

全员劳动生产率,指劳动者的产出效率,用增加值与平均从业人员数的比值来反映。董礼华(2012)指出劳动生产率是产出与劳动投入的比值,论证了用增加值作为产出来计算劳动生产率是合理的。劳动投入通过劳动投入时间反映,由于数据不可获得,因此采取劳动投入人员数来表示。劳动生产率是劳动积极性、企业生产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综合表现,因此劳动生产率高可以反映出劳动者的积极性较高。由于数据无法获取,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未使用该指标。

人才激励经费支出,是政府和企业为了引进人才进行的支出,反映地区人才引进强度。人才引进指根据地区经济发展需要,从外地引进当地所需的高层次人才。人才是社会进步、企业发展的基石。人才引进是提升人力资本质量的手段,是人才战略开展的前提。由于该指标数据无法获取,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未使用该指标,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可以对该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为以后研究提供便利。

2.精神激励

获得省级及以上人才称号数,指一个地区常住人口中获得过省级或省级以上人才称号的人员数。人才称号是在工作中所获得的荣誉奖励,这种奖励不是物质上的,是给予努力工作的劳动者外在的支持与鼓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劳动者的精神需求,有利于劳动者积极性的发挥。由于数据不可获得,在实际分析中未使用该指标。

3.人才激励

人才净流入率,是反映人才流动的相对指标,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了地区对于人才的吸引力。人才净流入率越大,说明该地区对人才的吸引力越大,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劳动者的积极性越高,该指标为正指标。但由于实际数据难以获取,因此在实际分析中未使用该指标。

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就业人员占比,用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文化程度人数与就业人员数比值表示。地区的劳动者积极性投入越大,越能吸引人才,因此选用就业人员中大学本科文化程度就业人员占比来衡量。

就业人员中研究生文化程度就业人员占比,用就业人员中研究生文化程度人数与就业人员数比值表示。就业人员中研究生文化程度就业人员占比越大,说明地区越能吸引高层次人才,地区的劳动者积极性投入越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