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软投入: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非物质要素投入

软投入: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非物质要素投入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世纪80年代李国璋教授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源泉时提出软投入概念,指出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有两类投入:一类具有物质形态,称为硬投入;另一类不具有物质形态,称为软投入。李国璋给出软投入的定义,即“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物质形态要素投入之外的其他非物质形态要素投入的总和”,并将软投入概括为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劳动者积极性投入3个要素。

软投入:经济增长不可或缺的非物质要素投入

20世纪80年代李国璋教授在研究我国经济增长源泉时提出软投入概念,指出人类在生产活动过程中有两类投入:一类具有物质形态,称为硬投入;另一类不具有物质形态,称为软投入。李国璋(1989,1995)给出软投入的定义,即“在生产过程中除了物质形态要素投入之外的其他非物质形态要素投入的总和”,并将软投入概括为综合政策投入、综合科技投入、劳动者积极性投入3个要素。李国璋教授(1995)指出“软投入是人为提供的,但有时不是人们有意识地去提供的”,比如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是影响经济的重要因素,劳动者积极性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表现出的精神状态,这些都不是人类有意地投入生产过程中的,而是潜在地对经济发展产生影响。

从软投入内涵界定来看,多数学者与李国璋教授持相同观点,认为软投入是指相对有形的硬投入而言的非物质形态的投入(潘文卿,1997;彭国川,赵崇生,2006;张唯实,2011,2012;张思思,2014;郝建亚,2014;方腾高,毕宁,徐璐,2018),包括战略、规划、机制、政策、观念、认知、意识、科学管理、科技进步、民众素质等等。当然也有少数学者持不同观点,党国印(1993)认为把管理、政策、信息、技术、劳动积极性等因素全部称为软投入或软投入要素是不正确的。党国印认为软投入与硬投入的区别在于其投入方向的不同,而不在于投入物自身物质形态上的差别,因此党国印将经济软运行中的劳动、资金和自然资源的投入均称作软投入。(www.xing528.com)

关于软投入的内涵,产生分歧的原因在于考虑角度不同。一部分学者从投入角度给出定义,认为一切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投入就是软投入;另一部分学者从产出角度给出定义,将经济运行状态分为硬运行与软运行,认为产出没有物质形态时,所对应的投入就是软投入。本书认为软投入是一种无形的投入,是没有物质形态的投入,是相对于硬投入而言的,所以不应该从产出角度定义软投入,而应该从投入角度给出,认为软投入是不具有物质形态的投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