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吉元是盐池县花马池镇猫头梁村村民,2015年,他看到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便返乡成立了公司,流转当地农户土地,以“公司+合作社+农户”为发展模式,带动农户大力发展集牧草种植、特色采摘、特色种养、旅游垂钓于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
他鼓励建档立卡贫困户进入园区实行生态脱贫,积极探索以棚为单位的承包种植,公司无偿提供技术指导和苗木种植,农户进行田间管理和经营,实行公司和农户利润均分的模式,每年保证80户贫困户每户纯收入达到1.5万元。“我们依托这里良好的生态,创新发展模式,以绿生金,带动更多的乡亲们依靠生态脱贫致富。”陈吉元说。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主持召开陕甘宁革命老区脱贫致富座谈会时指出,推动陕甘宁革命老区发展,必须结合自然条件和资源分布,科学谋划、合理规划,在发展中要坚决守住生态红线,让天高云淡、草木成荫、牛羊成群始终成为黄土高原的特色风景。
2000年5月12日,盐池县在宁夏第一个实施国家级保护母亲河绿色工程项目,在惠安堡镇境内山水河和苦水河流域植树造林
盐池县自2002年11月1日起率先在全区实行草原全面禁牧,天然草原植被明显恢复
“生态也能当饭吃。”这是盐池县贫困群众过去想也不敢想的事。
盐池县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大力贯彻“生态立区”战略,持续推进生态建设,探索出了“北治沙、中治水、南治土”的总体思路,形成了防沙治沙的“盐池模式”。
这些年来,盐池县生态建设取得的成效,彰显了盐池革命老区儿女数十年抗击沙害、顽强植绿,众志成城、持之以恒的坚强意志。(www.xing528.com)
“十二五”期间,盐池县防沙治沙投工投劳20万余人次,投入资金达3.2亿元,治理面积50余万亩,建成防沙治沙综合治理示范区12个。2002年11月,盐池县率先在全区实行草原禁牧,2003年4月13日盐池县草原承包工作通过自治区验收。草原得到了休养生息,确保禁得住、管得好、不反弹,实现了生态保护、人的生存和滩羊养殖三者之间的良性协调发展。更为重要的是,盐池县依托优势,突出特色,谱写生态“产业曲”,每年为农民创收超过3亿元。
盐池县高沙窝镇施记圈村流动沙丘原貌
施记圈村采用草方格治理沙漠
施记圈村防沙治沙后的草原一片郁郁葱葱
针对生态环境,盐池县做好“保护”“治理”“开发”三篇文章,利用盐池柠条资源,大力发展柠条转饲加工,以林补饲,以林助畜,先后建成饲草配送中心七个,柠条饲草加工厂八个,辐射带动加工点106个,每年为畜牧业提供饲草40余万吨。良好的生态环境带动了生态旅游业发展,目前,盐池县已打造花马寺生态旅游区、哈巴湖景区、白春兰防沙治沙业绩园、长城旅游观光带等生态旅游景点,培育了长城自驾、乡村休闲、农家体验等特色旅游产品,生态旅游已成为县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年接待游客50万人次,创收5000余万元。
坚持脱贫攻坚与生态保护并重。2017年,盐池县大力实施精准造林工程,发展林业产业,重点做好生态环境建设、清洁能源利用、农村环境保洁等方面工作,不断巩固生态建设成果,推动绿色发展。全年共计完成柠条平茬20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人工造林30437亩,重点实施长城旅游观光带生态环境修复、美丽村庄绿化、经果林基地建设等九大造林工程。为全县650个自然村每村配一名环境卫生保洁员,其中建档立卡贫困户650人;安排6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为护林员。2018年,盐池县聘任980名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护林员,每名护林员年均增收1万元,并为5338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兑付生态效益补偿资金297.5万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