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海桑田,世事变迁。盐池县饱经了历史的忧患和苦难,也承载过盛世的光辉和灿烂。近代以来,盐池人民在反封建、反压迫、争自由斗争中,浴血奋斗,前仆后继。1911年11月17日,盐池县狼洞沟人高登云在灵州(今灵武)领导农民起义,响应反帝反封建的辛亥革命。义军迅速发展到一千多人,号称“灵州复汉军”,高登云任大元帅。
1926年冬,冯玉祥率国民革命军进驻宁夏,并派部驻盐池县。该部中的中国共产党组织在盐池宣传革命,发展党员,建立起第一个党支部。1928年后,刘志丹、谢子长等革命先驱曾亲临盐池开展斗争,并派人前来做宣传、发动群众的工作。
1936年6月,红军西征部队解放定边后,向盐池挺进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为了扩大抗日根据地,迎接二、四方面军出草地,继东征之后,党中央又决定西征。由红一军团和红十五军团组成西征野战部队。1936年6月21日,西征部队右路军之七十八师全体指战员在师长韩先楚、政委崔田民的率领下,攻克了盐池县城,解放了盐池县大片土地,建立了宁夏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成立了中共盐池县委和盐池县苏维埃政府(“七七”事变后改为盐池县人民政府),隶属陕甘宁边区三边专署。自此,盐池县成为陕甘宁边区的经济中心、西北门户、前哨阵地和解放宁夏的干部培训基地、后勤保障基地。在陕甘宁边区时期,盐池人民在党中央、毛主席的领导下,在县委和县政府的直接带领下,打土豪、分田地,发展党、团组织,建立革命政权,出人出物,支援抗日。
盐池县盐湖过去生产食盐的场景
历史上,盐池县盛产食盐。抗战时期,盐池县因盐被誉为陕甘宁边区经济建设的重要富源。毛泽东主席在1941年指出:“定(边)盐(池)是边区的经济中心。”从1937年到1945年的八年全面抗战中,陕甘宁边区政府工商税的主要来源为盐池县的食盐,食盐税收占比高达46.6%。其中1937年陕甘宁边区政府工商税的100%来源于食盐。(www.xing528.com)
抗日战争胜利后,盐池县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大生产运动,成立地方武装,建立互助组、合作社,发展文化教育,反奸防特。接着,进行第一次土改,组织游击队,打击还乡团,抗灾自救,支援解放宁夏。
13年峥嵘岁月,盐池人民为革命做出了重大贡献。许多优秀的盐池儿女参加革命,大批物资被不断地送往前线。不少人在保家卫国、解放全中国的战斗中献出了鲜血和生命,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盐池的历史写下了厚重的篇章。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收到延安人民的贺函。10月26日,毛主席就给延安和陕甘宁边区人民发来复电。复电指出:“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对于全国人民是有伟大贡献的”,“祝延安和陕甘宁边区的人民继续团结一致,迅速恢复战争创伤,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在复电精神鼓舞下,盐池人民豪情满怀,斗志昂扬,积极投入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洪流中。
盐池县烈士纪念塔(1952年修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