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方法与策略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方法与策略

时间:2023-05-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优化股权结构已成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一切治理问题的症结,是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因为对于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政策来说,股权结构的优化是其他政策措施的基础。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所有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一股独大”,即非流通国有股控制的股权结构。所以要优化股权结构,则包含在两层含义,一是降低国有股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即减持国有股;二是解决国有股的可流通性。

优化公司股权结构的方法与策略

对中国的证券市场来说,优化股权结构已成为了解决上市公司一切治理问题的症结,是上市公司进一步发展的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尽管很多学者对此问题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讨论,仍有必要在此提出这一问题。因为对于完善中国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政策来说,股权结构的优化是其他政策措施的基础。中国上市公司资产重组中所有问题存在的根源在于“一股独大”,即非流通国有股控制的股权结构。一股独大使得中小股东失去了应有的投票权力,非流通使得控制权的转移缺乏竞争机制。所以要优化股权结构,则包含在两层含义,一是降低国有股在股权结构中的比例,即减持国有股;二是解决国有股的可流通性。国有股减持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已酝酿了很久,并进行了很多的尝试,但由于采用的方式及价格不合理,成为了引发股市大幅动荡的导火索,最后均以失败而告终。目前国有股减持成为了证券市场中一个十分敏感但又回避不了的问题。一方面是国有股减持势在必行,而另一方面保持股市稳定发展是保持投资者信心的基础,这两者之间的矛盾使目前的国有股减持工作陷入了两难境地。解决国有股的可流通性和国有股的减持是联系在一起的,但二者不能等同起来看待,是两个既有联系又相互区别的问题。也就是说,减持国有股过程可以促进国有股的流通性,但国有股的可流通性却并不是减持国有股的结果,两者之间相互促进但并不存在决定性的关系。国有股减持尝试的失败,说明对于国有股减持方案尚缺乏一定深度的理论认识,或者说是在方案的政策制订中存在着不合理的成份,总结失败经验有助于进一步的推进这一复杂的系统工程。回顾曾经尝试过的减持方案,无论是在减持方式上还是在减持价格上,都没有严格的遵循历史及客观经济规律。国有股的形成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加上政策的倾斜,国有股的获取成本和普通股相比是相当廉价的,但在减持国有股之时,以配售的方式强制性的要求普通投资者以市价来购买国有股份,显然并不符合市场等价交换的原则,这种“与民争利”的行政手段显然使公众股东在与大股东博弈中受到侵害,因此失败也就在所难免。值得关注的是,经国务院批准,中国证监会2005年4月29日发布了《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宣布启动股权分置改革试点工作。试点工作按照“市场稳定发展、规则公平统一、方案协商选择、流通股东表决、实施分步有序”的操作原则进行。股权分置改革是深化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战略举措,它不单单是上市公司中大小股东之转换的问题,更涉及到公众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的信心问题,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所以制定科学、公平、合理的股权分置改革方案不仅要维护国有资产的价值,而且要充分尊重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上市公司的规范化建设和证券市场的规范化建设,也才能使上市公司的控制权转移机制有效运作。(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