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并购出现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期,经历了五次并购浪潮,进入21世纪,并购实现了从“横向并购”到“战略并购”的转变。全球企业并购交易总额在2000年已经达到3.3万亿美元,占当年世界经济总量的比例为10%。从2002年至今,世界范围内企业并购的速度和并购的规模增长都有越来越快的趋势,2002年至2010年间全球发生的并购事件总数量和总金额大量增长。现在企业并购已经成为全球最热门和最经久不息的话题。对于企业来说,并购是企业在发展壮大的过程中优先选择的发展战略,与企业内部成长的形式相比,可以说并购为企业发展战略的正确实施以及全球经济体系的资源重新分配提供了一条越来越重要的途径。
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已经有累计20多年企业并购的实践经验,企业间的并购活动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日益频繁,1998年至2001年,我国共发生1700多起企业并购事件,交易金额达1250亿元,纵观近10年来全球并购活动的交易数量和交易金额,可以看出,企业的并购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经济体系中最活跃的经济行为之一。与此同时,国内外学术界对企业并购的动因、过程、绩效以及后期整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在为什么会产生并购、企业如何实施并购和企业并购绩效的体现途径等方面的问题上初步取得了统一的解释意见。同时在理论研究方面,大量的理论研究为理论实践提供了指导。但是在相关理论的研究和实践中,我们发现有这样一种现象:一方面,国内外学者通过相关的实证研究都得出明确的结论,即企业并购总体上并不都是有效的,甚至某些研究表明,至少50%—70%的并购是无效的;而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的并购事件从未减少。因此,西方经济学家和国内学者都对这种现象给予了高度重视。
为什么会出现企业的并购绩效实证研究结果不能令人满意,而全球的企业并购活动却不断涌现的情况,许多学者经过研究发现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1)企业管理者进行企业并购的目标并非股东价值的最大化,而实证研究并购是否有效的标准又往往是企业并购是否能够增加股东的价值,因此对其进行实证研究使用的绩效测量方法并不准确。
(2)企业管理者没有充分吸取教训,管理者往往认为是基于前一次失败并购的经验教训来决策新的并购活动的,因此会盲目地认为新的并购必然会成功,因此他们实际上始终在犯相同的错误。(www.xing528.com)
(3)由于数据的收集、时间周期的选择以及其他统计方面的原因,使得过去的实证研究可能存在很多问题。
针对这种现象,Petra Christman L.J.Bourgeois.III和Margaret Cording于2002年在对众多学者关于公司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进行了综述的基础上提出了“成功悖论”和“协同效应悖论”理论。所谓“成功悖论”是指实施收购的公司积极的并购行为与不能为股东创造价值甚至损害股东价值间的悖论;而所谓“协同效应悖论”则是指企业间的相关性并购从理论角度来说,比非相关性并购能够创造更高的股东价值这一说法并没有实证研究结论的支持。20世纪90年代以来,企业主要围绕相关产业的发展战略进行并购活动。哈贝等(2003)学者也发现,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约有80%的并购事件是属于企业购买相关业务,而36%的目标公司是与主并购企业完全相关的,44%是与主并购企业高度相关的。有关专家通过理论研究所做的推断表明,企业间具有相关性的并购,其综合绩效从统计的角度来看都显著优于非相关性的并购。然而相关的实证检验的结果却并非如此,因此,这种理论研究与实证检验之间就存在悖论,即“协同效应悖论”。
对企业并购的研究无论是企业并购“成功悖论”或是“协同效应悖论”,其核心都在于如何对企业并购绩效进行评价,因此,如何解释研究结论与现实情况截然相反的现象,如何衡量企业并购的效果,如何构建能全面、合理、统一地解释并购现象的并购绩效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将是一个具有吸引力和重要意义的课题。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处在蓬勃发展和控制权市场强劲增长的阶段,该阶段一方面要求企业必须从自身发展的角度,针对并购绩效问题进行思考;另一方面,学术界也要及时在相关领域有所关注,并开展广泛和深入的研究。目前,对企业并购微观层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首先是企业的并购绩效问题;然后是企业并购如何发挥资源配置的作用;最后是企业并购涉及的并购定价、并购策略以及并购方法等具体技术性问题。并购绩效是企业并购重组微观层面研究中的首要课题。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非常频繁,因此对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绩效进行深入研究具有价值,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正以全新的方式展示在我们的面前。有许多因素促进和影响着中国上市公司的并购活动,这些因素主要包括三个层面,即企业的自身发展、证券市场平台的完善和中国资本市场日渐规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