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政策指政府运用支出和收入来调节总需求以控制失业和通货膨胀并实现经济稳定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的宏观经济政策。
关于什么是政府的收入和支出,前面已做过简单介绍。西方经济学家认为,由于财政制度本身的特点,政府一些收入和支出制度本身就具有某种自动调整经济的灵活性,这种灵活性有助于经济的稳定。这些财政制度就是自动的或内在的稳定器。自动稳定器(automatic stabilizers)是指国家财政预算中根据经济状况而自动发生变化的收入和支出项目,如税收和转移支付。
税收,尤其是比例所得税是最重要的一个自动稳定器。当经济繁荣,通货膨胀率较高时,税收会随人们收入增加而自动增加,这样,人们税后的可支配收入上升幅度就会小于收入增加的幅度,从而使消费需求增长自动得到抑制。显然,税率越高,税收的自动稳定作用就越显著。如实行累进所得税,自动稳定效果将更大。当经济萧条时,税收将自动减少,这使可支配收入下降比收入下降的幅度要小一些,从而消费支出下降幅度也会小一些。可见,比例所得税可使总需求波动自动得到某种程度的控制。
政府转移支付是又一自动稳定器。当经济出现衰退和萧条时,劳动者失业增加,有条件领取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费的人数增加,这就可以抑制人们可支配收入下降,进而抑制消费需求下降。当经济繁荣时,失业人数减少,失业救济金和其他福利费支出自然减少,因而就抑制了可支配收入和消费的增长。(www.xing528.com)
只要政府支出和收入这些制度存在,各种自动稳定器就会起作用。但这种作用只能减轻和缓和经济波动,不可能消除波动。举个例说,若边际消费倾向为0.75,这使自发支出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就会增加0.75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4美元(因为乘数=4),而有了税率为0.2的比例所得税,则自发支出(比方说投资或政府支出)增加1美元时,消费需求一上来只增加0.6美元[0.75×(1美元-0.2美元)],通过乘数作用,收入最终可增加2.5美元(因为乘数=2.5)。可见,增加1美元自发支出时,有了比例所得税,总需求增加幅度变小了,从4美元变为2.5美元,但并没有消除总需求的波动,因为收入毕竟还是增加了2.5美元。这说明,消除经济波动,仅靠自动稳定器不够,还要靠政府审时度势,主动采取变更收入或支出的财政政策。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低,即经济出现衰退时,政府应通过削减税收、增加支出或双管齐下来刺激经济;反之,当认为总需求水平过高,出现严重通货膨胀时,政府应增加税收或减少支出,以抑制过热的经济势头。前者称扩张性财政政策(expansionary fiscal policy),后者称紧缩性财政政策(contractionary fiscal policy)。究竟什么时候采用扩张性财政政策,什么时候采用紧缩性财政政策,应由政府对经济形势加以分析权衡,相机抉择,以依经济风向行事。
这套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discretionary fiscal policy)在实行过程中会受到种种因素制约,使其作用大打折扣。首先是时滞。认识经济形势,提出政策建议,在国会中讨论,最后做出决定加以实施,直到政策起作用,要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其次是一些不确定性。例如,各种乘数就难以确定。比方说,政府减税1美元从而使人们可支配收入增加1美元时,人们是否一定按边际消费倾向增加消费就难以确定。当人们认为减税如果是暂时的而不是持久的话,则减税可能并不会增加消费,则这时税收乘数就可能不起作用。还有,如减税1美元时人们可能并不将由此增加的1美元可支配收入用来增加消费,而是用来增加储蓄,则国民收入也无法按税收乘数增加。财政政策作用的大小还要受挤出效应的影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