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由于道路运输发展涉及的内容较多,各方面表现良莠不齐。有力地推动了道路运输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全国国道观测里程21.75万千米,机动车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4 852辆,比上年增长3.7%,年平均日行驶量为322 599万车千米,增长1.9%。拥有载客汽车77.67万辆,比上年下降2.5%,共计2 002.53万客位,下降2.2%。

公路运输的发展现状与问题

(一)公路运输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道路运输业得到了较大的发展,特别是“十二五”期间,由于有行业相关政策的引导,道路运输业呈现出了一定的良性发展态势。但由于道路运输发展涉及的内容较多,各方面表现良莠不齐。

1.基础设施

从道路运输发展现状来看,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及技术状况不断改善和提升。如图2-1、图2-2所示,2019年末全国四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469.87万千米,比上年增加23.29万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93.7%,提高1.6个百分点。二级及以上等级公路里程67.20万千米,增加2.42万千米,占公路总里程的13.4%,占比与上年基本持平。高速公路里程14.96万千米,增加0.70万千米。高速公路车道里程66.94万千米,增加3.61万千米。国家高速公路里程10.86万千米,增加0.31万千米。

图2-1 2015—2019年全国公路总里程及密度增长

图2-2 2019年全国公路里程分技术等级构成

2019年末国道里程36.61万千米,省道里程37.48万千米,农村公路里程420.05万千米,其中县道里程58.03万千米,乡道里程119.82万千米,村道里程242.20万千米。2019年末全国公路桥梁87.83万座、6 063.46万米,比上年增加2.68万座、494.86万米,其中特大桥梁5 716座、1 033.23万米,大桥108 344座、2 923.75万米。全国公路隧道19 067处、1 896.66万米,增加1 329处、173.05万米,其中特长隧道1 175处、521.75万米,长隧道4 784处、826.31万米。有力地推动了道路运输结构升级和转型发展。

全国国道观测里程21.75万千米,机动车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4 852辆,比上年增长3.7%,年平均日行驶量为322 599万车千米,增长1.9%。其中,国家高速公路年平均日交通量为27936辆,增长4.1%,年平均日行驶量为147 826万车千米,增长3.4%;普通国道年平均日交通量为10 641辆,增长3.1%,年平均日行驶量为174 788万车千米,增长1.0%。

2.运输装备

如图2-3所示,2019年末全国拥有公路营运汽车1 165.49万辆,比上年下降18.8%。拥有载客汽车77.67万辆,比上年下降2.5%,共计2 002.53万客位,下降2.2%。其中大型客车30.31万辆,增长0.11%,共计1 334.35万客位,增长0.03%。

图2-3 2015—2019年全国载客汽车拥有量

如图2-4所示,2019年末拥有载货汽车1 087.82万辆,比上年下降19.8%,共计1 3587.00万吨位,增长5.5%。其中,普通货车489.77万辆,下降40.0%,共计4 479.25万吨位,下降6.5%;专用货车50.53万辆,下降4.0%,共计592.77万吨位,增长8.3%;牵引车267.89万辆,增长12.7%;挂车279.63万辆,增长12.4%。

图2-4 2015—2019年全国载货汽车拥有量

2019年末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69.33万辆,比上年增长2.9%,其中BRT车辆9 502辆,增长4.3%。按车辆燃料类型分,柴油车占17.4%,天然气车占21.5%,纯电动车占46.8%,混合动力车占12.3%。拥有轨道交通车站4 007个,增加599个;拥有轨道交通配属车辆40 998辆,增长20.5%。拥有巡游出租汽车139.16万辆,增长0.2%。拥有城市客运轮渡船舶224艘,下降10.4%(见表2-1)。

表2-1 全国城市客运装备拥有量

3.运输服务

由于受道路交通科技研发投入的增加,科技成果奖项提升较大,对道路运输智能化产生了较大影响。“互联网+道路运输”发展迅速,联网售票进程加快,无车承运、网络约车、分时租赁等新业态迅速兴起。同时,绿色道路交通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通过对道路运输企业积极推广车辆节能技术改造,加快了新能源车辆的更新。

2019年完成营业性客运量130.12亿人,比上年下降4.8%,完成旅客周转量8 857.08亿人千米,下降4.6%。完成营业性货运量343.55亿吨,增长4.2%,完成货物周转量59 636.39亿吨千米,增长0.4%。

2019年末全国拥有公共汽电车运营线路65 730条,比上年增加5 140条,运营线路总长度133.6万千米,增加13.7万千米。其中,拥有公交专用车道14 951.7千米,增加2 101.5千米;BRT线路长度6149.8千米。拥有轨道交通运营线路190条,增加19条,拥有轨道交通运营里程6 172.2千米,增加877.1千米;其中,拥有地铁线路159条、5 480.6千米,拥有轻轨线路6条、217.6千米。拥有城市客运轮渡运营航线88条,减少3条,拥有运营航线总长度397.9千米,增加21.3千米。

如图2-5所示,2019年全年完成城市客运量1279.17亿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公共汽电车完成客运量691.76亿人,下降0.8%,其中BRT完成客运量17.47亿人,完成公共汽电车运营里程354.13亿千米,增长2.3%;轨道交通完成客运量238.78亿人,增长12.2%,完成运营车千米41.43亿车千米,增长17.5%;巡游出租汽车完成客运量347.89亿人,下降1.1%;客运轮渡完成客运量0.73亿人,下降9.0%。

(www.xing528.com)

图2-5 2015—2019年全国城市客运量

4.交通固定资产投资

图2-6 2015—2019年公路建设投资额及增长速度

如图2-6所示,2019年全年完成公路建设投资21 895亿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高速公路建设完成投资11 504亿元,同比增长15.4%;普通国省道建设完成投资4 924亿元,同比下降10.3%;农村公路建设完成投资4 663亿元,同比下降6.5%。这是我国经济发展阶段性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变化表现,并在道路运输业发展中也得到了具体体现。

5.生产安全

2019年全年未发生特别重大、重大铁路交通事故,铁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比上年下降8.1%。

2019年全年共发生运输船舶水上交通事故137件,同比下降27.5%,死亡失踪155人,同比下降34.6%,沉船46艘,同比下降44.6%。全国各级海上搜救中心共组织、协调搜救行动1 922次;在我国搜救责任区内成功搜救1 270艘中外遇险船舶,13 875名中外遇险人员,搜救成功率达96.3%。

2019年公路水路交通运输建设领域全年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67起,同比增长59.5%,死亡110人,同比增长71.9%,其中重大事故1起,死亡12人。未发生特大事故。

6.能源消耗

全年共监测公路、水路运输企业123家。监测的城市公交企业每万人次消耗1.5吨标准煤,与上年持平,百车千米单耗38.1千克标准煤,下降8.6%;公路班线客运企业每千人千米单耗13.1千克标准煤,下降10.3%,百车千米单耗26.8千克标准煤,下降7.9%;公路专业货运企业每百吨千米单耗1.7千克标准煤,下降15.0%;远洋和沿海货运企业每千吨海里单耗4.8千克标准煤,增长17.1%;港口企业每万吨单耗2.1吨标准煤,下降8.7%。

(二)道路运输发展存在的问题

从道路运输现状来看,目前道路运输发展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运输服务水平和服务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公众出行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已由过去走得了向走得好方向转变,客运高端出行服务需求增长较快,对道路运输的安全可靠、便捷舒适和经济高效等出行服务有了较高的需求,为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提出的艰巨的任务。

对货运而言,“运得到”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目前经济社会发展对货物运输服务的要求。尤其是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高时效性和高可靠性的货运服务需求,对道路货物运输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从服务品质的新的需求来看,为道路运输转型发展带来了更为严峻的挑战。

2.运输组织方式和安全管理工作有待进一步优化

由于我国幅员辽阔,东西部道路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和服务水平差距较大。在全国大部分地区道路运输服务水平大幅度提升的同时,在西部和老少边区的道路运输服务在服务的均等化方面还有很大的需求和迫切的要求。这种空间上二元服务水平之间的差距,迫切要求道路运输业仍需加快创新运输组织方式,提升运输效率,提高运输服务的均等化水平,加快道路运输组织方式转型发展。

安全是道路运输发展的永恒主题,也是衡量道路运输业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标志。但在道路运输行业安全管理方面还存在安全管理工作制度落实不到位、车辆技术性能达不到规定的标准要求、违章驾驶、安全意识不强等问题,导致道路运输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为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创新发展和信息化建设有待加快推进

创新发展不仅是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泉,更是产业转型发展的不竭动力。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道路运输发展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和发展困境,都可以归结为道路运输发展在创新理念、创新体制、创新政策、创新管理等方面存在创新动力和创新实践不足。这也对道路运输转型发展了更为艰巨的任务。

在道路运输信息化建设方面,虽然在前几年交通运输部早已对道路运输信息化顶层设计进行了研究,但从行业运行的实际效果来看不尽理想。充分表现在道路客运联网售票仍未全面铺开,跨区域、跨行业的道路运输数据共享和信息交换不充分,城市公交一卡通联网和实施工作进展缓慢,出租汽车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滞后于现实需要,运输服务缺乏强有力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支撑,道路运输企业信息化水平依然非常落后等,这充分表明了对道路运输信息资源的深度开发和资源共享远未达到顶层设计的目标,道路运输信息化发展还缺乏运输企业的积极参与,信息化发展动力机制非常不健全。

4.服务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有待完善

从目前道路运输在服务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方面来看,道路运输相关的法规和标准规范体系建设仍然滞后,法规和规范之间的衔接性、协调度还达不到新形势下对道路运输发展的要求,体制和机制方面的问题仍较突出,对道路运输服务治理的能力依然不足。同时,在维修配件质量追溯、汽车租赁服务和共享经济模式、机动车驾驶员计时培训、无车承运人发展模式与经营方式等方面,适应新兴业态发展的服务监管能力明显不足,急需通过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来解决服务监管和质量管理体系方面存在的问题。

5.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和架构体系有待深入研究

随着我国公众消费结构的升级,道路运输服务需求和结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交通运输部将创新驱动和转型发展作为“十三五”交通运输工作的重要内容,实现传统交通运输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但是在强烈的高层要求和迫切的现实需求下,对道路运输转型发展方面的理论研究较为缺乏,比如对道路运输转型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对道路运输转型发展的整体架构体系研究等。道路运输转型发展相关理论研究的缺乏,一方面从理论上将会造成对道路运输转型发展的机理机制不清晰、不完善,另一方面会在实践上缺乏对各地区乃至全国道路运输转型发展进行有益的指导。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