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的表现起始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并风靡整个欧洲艺坛几个世纪。利用光影再现客观物象成为当时写实艺术的重要标志。
意大利画家达·芬奇曾说过:“一切形体都被光和影包围着”。在现实生活中,人们依赖光看物体。借助光在物体表面产生的明暗光影变化,能够推测出物体存在的位置和体量。
1.光源
光一般分为自然光、人工光。明暗素描的训练主要通过光线与体块分析来表现和把握客观物象。对空间形体明暗的表达,实质是对光与投影强弱的刻画。
在一定光源下,物体可分为受光部分和背光部分。受光部分为高光、亮面灰色。背光部分包括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即三大面,五大调子。物体表面再复杂,变化再多样,都不会改变三大面、五大调子的明暗变化规律。
影响物体明暗变化的关键是光源,其次是物体的质地和固有色。光源有远近、强弱、角度的变化,物体表面质地有粗糙、光滑的变化,物体固有色也是种类繁多,画明暗素描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灵活把握。
抓住明暗交界线是明暗素描的关键。明暗交界线的形状与强弱体现了整个物体表面的结构特征和体积起伏。
2.明暗素描的基本表现手法
明暗素描表现物体及空间的各种变化是通过色调来实现的。调子就是由深浅不同的色阶组成的,铅笔通过线条的排列组合方式、轻重搭配可以满足调子的要求。排线有技巧,要合理运用手腕的运动和力度,顺势画线。画出来的线条要求轻、匀、挺,用笔要下笔轻,收笔轻。排线不能要求明暗效果一次达到所需重度,而要通过多次反复排线,叠加来达到。要注意叠线时每叠一层铅笔要略转方向,线条要借助线条的长短变化、方向变化,控制画面的节奏韵律。
3.石膏几何形体的明暗画法(图1-2~图1-5)
以石膏几何形体为写生对象,力求表现出石膏几何形体的体积感、重量感和一定的空间感。画法步骤如下:
图1-2 石膏几何形体的明暗画法
图1-3 石膏几何形体的明暗画法步骤1
1)在确定构图时,注意画面的均衡,起稿时尽量用直线,力求概括。
2)在分析确定造型准确后,上调是由暗面入手,全面铺开,注意明暗交界线形与色的变化。
3)在逐步的深入过程中,随时注意造型色调的分析与比较,学会用正确的观察方法。
4)在调整完成阶段中,要充分发挥主动性,根据画面黑、白、灰的需要,加强或减弱局部的明暗关系、虚实关系,达到既深入又全面的画面效果。
图1-4 石膏几何形体的明暗画法步骤2(www.xing528.com)
图1-5 石膏几何体的明暗画法欣赏
4.肌理与质感
由于材质的差异,光在各种物体上的反映也不同,金属坚硬冰冷、玻璃透明易碎、瓷器光洁、陶器质朴,在表现时应不同对待。重点表现物体的反光、高光的强弱,在画面上只要以素描的黑白因素加以控制,便能很容易地画出其质感。
肌理是指物质表面的组织结构和纹理,不同的肌理会给人不同的质感。肌理可分为视觉肌理和触觉肌理。视觉肌理是指仅用眼睛看就可以感觉到的纹理效果。触觉肌理是指有立体感的浮雕,可由皮肤的触摸感觉到。物体肌理的形成存在很多偶然性,给人的感觉有干涩或湿润、平坦或粗糙、坚硬或松软等。可以用素描黑白灰的控制以及笔触、工具、技法来加以表现。
研究物体不同肌理的目的在于围绕肌理组织的视觉特质,培养对空间意象的反映。
静物的表现(图1-6)在静物写生中,依然可以使用明暗画法,力求在表现静物的外形、块面结构的同时,运用不同的技法,能达到对不同质感的静物对比效果,如粗陶与细瓷、玻璃与金属、丝绸与棉麻的不同质感,如图1-7~图1-9所示。经过比较发现其差别,找到相应的表现方法。画法步骤如下:
图1-6 静物的表现
图1-7 粗陶与细瓷的表现
1)直线起稿,确定构图。
2)区分明暗两大面,从暗面着手,处理明暗交界线、反光和投影。投影要随着物体本身形状的变化而变化,反光不能过亮,即反光的色调不能在亮面的色调里,做到反光在暗面里,即既统一又富于变化。
图1-8 玻璃的表现
图1-9 纸质与蔬菜的肌理表现
3)在逐渐深入过程中,仍运用分析比较的观察方法,在刻画体积与空间的同时,注意不同质感之间黑白色阶的差别。
4)在调整完成阶段中,时刻注意画面的整体关系,力求表现素描的体积、质感及空间的综合因素,使画面有较强的完整性,从而为进一步深入学习打下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