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的高收入经济体,是海上丝绸之路重要支点之一。中国和新加坡双边贸易和双向投资稳步增长,近年发展总体形势良好,双方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稳步推进并不断深化。未来两国将继续发挥各自优势,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建设高质量发展。
一、国际贸易
(一) 货物贸易
新加坡是一个高度依赖贸易的经济体。根据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统计,2018年新加坡货物进出口额为7 822.6亿美元(约10 559亿新元),比2017年(下同)增长11.6%,是GDP(3 610亿美元)的两倍多。其中,出口4 117.6亿美元,增长10.3%;进口37 05.0亿美元,增长13.0%。贸易顺差412.5亿美元,下降9.5%。贸易顺差占GDP的11.42%。新加坡主要进口商品为电子真空管、原油、加工石油产品、办公及数据处理机零件等;主要出口商品为成品油、电子元器件、化工品和工业机械等。新加坡货物贸易伙伴主要集中在邻近的东南亚地区以及中国、日本、韩国和美国;主要出口市场为: 中国内地、中国香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美国、日本、韩国和中国台湾;主要进口来源地为: 中国、马来西亚、美国、中国台湾地区、日本、韩国、印度尼西亚和德国。
中国与新加坡的双边贸易保持持续增长态势。2009年《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11]生效后,中新贸易增长态势更加明显。根据中国海关统计数据,2018年中新两国双边货物贸易额达到827.6亿美元,比2017年增长4.4%,其中中国对新加坡出口额490.3亿美元,中国从新加坡进口337.3亿美元,中国顺差153亿美元。虽然两国进出口总额增长率有所波动,但总体增长趋势明显(见图8-4)。2018年双边贸易总额比2007年增加了75.6%以上,其中中国自新加坡进口增加了92.5%,中国对新加坡出口增加了65.6%。以单个国家/地区计,2018年新加坡为中国第15大货物贸易伙伴(2017年为第十四大),在东盟内为第四大贸易伙伴(与2017年相同)。中国是新加坡第一大货物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国。
图8-4 1998—2018年中国和新加坡进出口额和增长率
资料来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海关货物进出口数据。
(二) 服务贸易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的数据,2018年新加坡服务贸易额为4 946.41亿新元,比2017年增长2.06%。其中,出口2 462.11亿新元,增长3.92%;进口2 484.30亿新元,增长0.27%;贸易逆差22.20亿新元。2018年新加坡服务贸易主要出口类别为: 运输(28.38%)、其他商业服务(25.95%)、金融(14.86%)、旅游(11.18%)、电信信息服务(7.23%),知识产权使用费服务(4.78%)、维修服务(3.73%)、保险服务业(2.92%)。另外,在其他商业服务中,商业管理和广告和市场研究服务出口分别占总服务出口的10.25%和7.90%,贸易相关服务和营运租赁分别占到2.28%和2.24%。2018年新加坡主要进口类别为: 其他商业服务(29.72%)、运输(29.49%)、旅游(13.76%)、电信信息服务(8.31%)、知识产权(8.24%)、金融(3.55%)、保险服务(2.44%)。在其他商业服务进口类别中,商业管理占总服务进口8.59%,研发占8.48%,贸易相关服务出口占6.09%。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2017年新加坡服务贸易前五大出口市场为美国(10%)、日本(8.06%)、澳大利亚(7.79%)、中国内地(6.73%)和英国(6.73%)。另外,新加坡服务出口至欧盟占比16.08%,出口至其他东盟国家占比8.1%。新加坡前五大服务进口来源地依次为美国(16.28%)、荷兰(5.38%)、中国(4.84%)、中国香港地区(4.06%)、日本(3.22%)。新加坡从欧盟服务进口额占服务进口17.93%,从其他东盟国家服务进口额占服务总进口额4.67%。中国为新加坡第四大服务出口市场和第三大服务进口来源国。(注: 服务贸易国别统计最新数据为2017年)。
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从2001年到2017年,中国和新加坡服务进出口上升趋势明显,仅部分年份服务进口或出口额有所下降,服务贸易为新方顺差(见图8-5)。2001年中国和新加坡服务进出口总额为19.69亿美元,到2011年已上升至128.52亿美元,提升了5.52倍。2017年服务进出口总额又上升到286亿美元,为2011年的2倍多。中新两国双边服务最主要是运输,商业管理、贸易相关服务及金融服务等。其中,运输、金融为新方顺差,商业管理和贸易相关服务为中方顺差。
图8-5 2001—2017年新加坡对中国服务进出口额
资料来源: 新加坡统计局(https://www.singstat.gov.sg/)。
二、国际投资
新加坡是东盟的商业枢纽,是跨国企业进入东盟地区的首选之地,外国直接投资在新加坡存量和新加坡海外存量占新加坡GDP比重均相当高,新加坡是全球跨国公司进入东南亚乃至东亚地区的重要跳板。
(一) 新加坡吸引外资和中国对新加坡投资情况
从东盟各国吸收外资数据看,多年来,新加坡每年吸收外资居东盟各国之首(见图8-6)。根据东盟统计数据,新加坡吸收外国投资额占东盟吸收外资额维持在50%左右,某些年度如2016年达到62%。2018年,新加坡吸收的外商投资流量共776.3亿美元(见图8-7),占流入东盟10国总额的50.2%;引资额排名第二和第三的分别是印度尼西亚和越南,分别引资219.8亿美元和155亿美元,均远低于新加坡。
图8-6 2010—2018年东盟10国和新加坡外资流入额
资料来源: 东盟统计网(https://data.aseanstats.org/)。
图8-7 2018年东盟10国外资流入额
资料来源: 东盟统计网(https://data.aseanstats.org/)。
从存量看,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截至2018年年底,新加坡外资存量17 473亿新元。欧盟在新加坡投资存量共有4 366亿新元,占各国和地区在新外资存量的24.98%(其中荷兰占7.32%)。美国在新加坡外资存量为3 115亿新元,占16.74%。外资存量排名第三至第五名的经济体分别为开曼群岛(12.1%)、英属维京群岛(7.5%)、日本(1 179亿新元,6.8%)[12]。截至2018年,中国内地在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共有417.6亿新元,占新加坡外资存量的2.4%,仅高于马来西亚(2.25%);中国香港地区在新加坡投资存量为609.72亿新元(占3.49%),略高于东盟其他各国在新加坡的投资存量605.59亿新元(占3.47%)。因此,从外资存量看,中国对新加坡的投资还远远低于欧盟、美国、日本等对外投资发展较早的发达经济体。不过,由于中国对新投资基数较低,因此增长速度较快。根据新加坡统计局数据,中国2004年在新加坡直接投资存量仅有3.6亿新元,到2013年已增长至178.46亿新元,是2004年的49.6倍,2018年存量(417.62亿新元)又增长到2013年的2.34倍。
根据中国统计局数据,中国对新加坡投资增长快速。2018年,中国对新加坡非金融类直接投资35.5亿美元,全行业直接投资64.1亿美元(见图8-9)。中国对新加坡投资主要行业包括金融保险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房地产业等。2018年,新加坡是中国对外投资存量第二大国,中国在新加坡中资企业数量已超过7 500家。2018年,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对56个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156.4亿美元[13],主要投向新加坡、老挝、越南、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其中对新加坡非金融类投资占“一带一路”投资总额的22.7%。
(二) 新加坡对外投资和对中国投资
近年来,新加坡推行“区域化经济发展战略”,大力向海外投资。根据UNCTAD数据,2018年,新加坡对外直接投资净额为371.4亿美元。1984—2018年,新加坡对外投资流量在大部分年份低于新加坡吸引外资量(见图8-8)。1984—2018年间,仅在2001年和2009年新加坡对外投资流量高于引资量。从整体趋势看,IFDI和OFDI呈现同趋势增长(见图8-8),2014—2018年,新加坡每年对外投资净额有所减少。
2018年,新加坡对中国投资项目998个,增长41.4%;实际投资额52.1亿美元,增长9.4%。新加坡对中国投资主要行业包括金融保险业、批发零售业、制造业等[14]。从2004至2018年新加坡对中国投资的发展趋势看(见图8-9),整体引资水平略有波动。2013年新加坡对中国实际投资金额达到72.3亿美元,之后年份有所下降,特别是受国内外因素影响,2017年对中国投资降至47.6亿美元。新加坡在华企业总数达24 869家,占中国外资企业总数的2.6%②。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中,新加坡对中国的投资比重最大。新加坡对中国投资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中国投资总额的80%以上。
从双向投资看,2015年之前,新加坡对中国投资一直高于中国对新加坡投资(见图8-9)。受汇率以及国内外因素影响,2015年中国对新加坡直接投资突然激增至104.5亿美元,2016年快速回落至31.7亿美元。近年中新双边投资年度流量保持相对平稳,且规模非常接近,2018年中国对新加坡投资为64.1亿美元,实际利用来自新加坡的直接投资共52.1亿美元。
图8-8 1984—2018年新加坡外国直接投资流入和流出量
资料来源: UNCTAD。
图8-9 2004—2018年中国和新加坡双边直接投资情况
注: 新加坡来华投资数据为实际利用外资数据。
资料来源: 中经网统计数据库;中国商务部数据。
三、中国和新加坡“一带一路”合作进展(www.xing528.com)
新加坡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支点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已成中新合作重点,两国签署了多项合作协议,以充分发挥互补优势。中新“一带一路”合作发挥着良好的示范和引领作用,新加坡依托其金融、航运、技术中心地位,携手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带动区域“一带一路”建设。
(一) 新加坡积极支持和参与共建“一带一路”
自中国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新加坡政府和民间社会认为新加坡可在“一带一路”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一开始就对该战略持积极支持态度。新加坡是亚洲基础设施银行首批21个意向创始成员国之一,积极参与了亚投行协定起草工作。2016年,新加坡政府指派其国家发展部部长兼财政部第二部长黄循财参与“一带一路”国际高峰论坛。在高峰会期间,中国与新加坡签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与新加坡共和国政府关于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谅解备忘录》,两国政府同意共同探讨如何实现“一带一路”倡议和两国的国家发展目标的对接。2018年11月,李克强总理访问新加坡期间,双方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新加坡共和国政府联合声明》。联合声明明确:“一带一路”合作是当前中新关系新重点。双方将继续加强“一带一路”框架下互联互通合作、金融支撑合作、三方合作,以及法律与司法这一新的重点领域合作;将契合两国发展需要,把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国际陆海贸易新通道”和三方合作打造成两大合作新亮点。2019年4月,新加坡总理应邀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进一步提升两国在“一带一路”建设上的合作。2019年4月29日,习近平主席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双方进一步表示要继续推动“一带一路”合作,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同《东盟互联互通总体规划2025》对接,促进东亚经济一体化[15]。
(二) 多层次双边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战略合作奠定基础
中国和新加坡建交以来,在许多领域如开发区管理、金融合作、文化科技等方面不断加强合作,双方建立了多层次合作机制,为“一带一路”建设深化合作奠定了基础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中新目前设立有双边合作联委会(JCBC)、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16]等4个副总理级经贸合作机制,另外设有中新投资促进委员会(IPC)等部际合作机制,山东、四川、浙江、辽宁、天津、江苏、广东等省市与新方相关部门建立了省部经贸合作机制。2019年10月15日,韩正副总理在重庆会见新加坡副总理王瑞杰,并共同主持中新双边合作联委会第十五次会议、苏州工业园区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二十次会议、天津生态城联合协调理事会第十一次会议和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联合协调理事会第三次会议。
(三) 在多领域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合作
中新两国在设施互联互通、金融支持、第三方市场、专业服务等领域合作不断深化,两国企业合作参与部分重要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项目;两国贸易促进机构合作将为“一带一路”建设项目提供仲裁等商事法律服务;中资金融机构正与新方合作开发“一带一路”金融产品;两国还进一步推进如开发工业园区领域的合作。各领域合作将进一步拓展中国企业在马来西亚市场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市场。
2020年是中国和新加坡建交30周年,双方发展势头良好,未来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中新双方将进一步加强重点领域合作,深化务实,实现双方共同可持续发展,推进亚洲区域一体化。
【注释】
[1]《新加坡国家概况》,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076/1206x0_677078/。
[2]《新加坡国家概况》,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7076/1206x0_677078/。
[3]马凯硕、孙合记: 《东盟奇迹》,翟崑、王丽娜译,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7。
[4]新加坡产品生产行业除了制造业和建筑业外,还包括农业、渔业、采掘业等第一产业,另外约3.5%GDP为住宅产权增加值,5.4%为产品税收部分。
[5]全球营商环境报告对190个经济体自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之间的营商法规及执行进行度量。
[6]《新加坡主要贸易政策简介》,http://sg.mofcom.gov.cn/article/maoyi/laogong/201411/20141100782534.shtml。
[7]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的详细职责和运作情况,参见https://www.edb.gov.sg/。
[8]新加坡企业发展局网站https://www.enterprisesg.gov.sg/。
[9]关于新加坡税收制度的详细内容,可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国别(地区)投资税收指南报告(http://www.chinatax.gov.cn/chinatax/n810219/n810744/n1671176/n1671206/index.html)以及新加坡国内税务局网站(https://www.iras.gov.sg/irashome/default.aspx)。
[10]合伙企业不是一个法律实体。合伙企业本身不需缴纳企业所得税,但每个合伙人需要纳税。如果合伙人是个人,则需按照个人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合伙人是公司,则需按照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
[11]根据《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2009年开始,新加坡取消中国进口商品所有关税,中国于2010年开始对97.1%的自新加坡进口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新加坡自由贸易协议升级议定书》已于2019年10月16日生效,对原协定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与贸易便利化、贸易救济、服务贸易、投资、经济合作等6个领域进行了升级。
[12]新加坡统计局国际投资贸易数据,https://www.singstat.gov.sg/find-data/search-by-theme/trade-and-investment/foreign-direct-investment/laterst-data,本数据访问日期为2019-11-23,统计数据后期可能有所调整。
[13]“2018年1—12月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2019-01-22,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fwydyl/tjsj/201901/20190102829089.shtml。
[14]②“2018年1—12月我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合作情况”,2019-01-22, http://fec.mofcom.gov.cn/article/fwydyl/tjsj/201901/20190102829089.shtml。
[15]“习近平会见新加坡总理李显龙”,2019-04-29,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04/29/c_1124433426.htm,最后访问日期: 2019-11-20。
[16]这三个理事会对应中新三个政府间合作项目,即中新苏州工业园区、天津生态城、(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来源: http://sg.mofcom.gov.cn/article/ydyl/201910/20191002904706.shtml,最后访问日期: 2019-11-20.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