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工程开始时被称为价值分析(Value Analysis),1947年前后起源于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战争需要,美国军事工业迅速膨胀,市场原材料供应严重不足,企业生产存在很大困难。美国通用电气公司设计师麦尔斯(LaurenceD.Miles)正为这家公司购买一批石棉板,由于货源奇缺,价格飞涨,难以买进。在着急为难之际,他提出一系列问题,例如,为什么要买石棉板?它的作用是什么?是否可以用其他东西代替?经分析,购买石棉板的目的在于避免涂料弄脏地板和防止火灾。当时美国《消防法》规定:“刷产品涂料时要在地板上垫一层不燃烧的石棉板。”于是,麦尔斯便从“代用材料”上动脑筋,在市场上找到一种不燃烧的纸。这种纸货源充足,价格便宜,很利于企业降低成本。通过试验,这种纸确有石棉板隔脏和防火的功能。经过与消防当局交涉协商,修改了《消防法》,同意采用这种纸。这样既保证了生产所需,又节省了开支。这件事大大启发了麦尔斯,他在有关主管的支持下,与几个助手一起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总结了一套在保证实现同样功能的前提下,寻找代用材料、降低产品成本的科学分析方法,并以“价值分析”为名发表。
麦尔斯的基本观点如下:
(1)用户需要的不是产品本身,而是它的功能,而且用户是按照与这些功能相适应的代价来支付货币金额的。
(2)价值分析的核心是功能分析,企业必须认真研究用户对产品功能的要求。企业如何才能设计和生产出物美价廉的产品,这实质上是怎样才能以最低的费用提供用户所需功能的问题。(www.xing528.com)
(3)产品的功能与成本比值低的原因在于人,应把负责功能方面的技术部门与负责成本方面的经济及采购等部门联系起来,有效地提高价值。
麦尔斯后来负责了美国通用电气公司的价值分析活动,并不断改进方法,使其应用范围远远超过了原来的采购与代用方面。由于成效显著,他的做法引起了美国实业界的普遍重视与效仿。20世纪50年代初,美国国防部在舰船局全面推行这套技术并改称其为“价值工程”,这标志着这一技术经济方法的成熟与独立。
价值工程一经产生,便显示出其巨大的生命力。麦尔斯所在的通用电气公司开展价值工程活动17年,花费80万美元,却节约了2亿多美元。1961年,美国国防部迫于国会对军费开支过于庞大的强烈不满,要求有关企业必须采用价值工程方法降低生产成本,否则不予订货,这一措施取得了巨大成效。统计资料表明,1964至1972年9年间,美国国防部由于推广价值工程活动节约了10亿美元。美国休斯飞机公司在1978年发动4 000多人参加价值工程活动,收到提案3 714件,节约1亿多美元。
30多年来,西方许多国家都迅速推广了价值工程方法。例如,日本日立公司在不景气的1974年提出价值工程倍增计划,要求把因实施价值工程而带来的节约额由原来的每月12亿日元提高到25亿日元,并把价值工程扩展到产品设计、制造、采购、运输等方面,实际每月节约额超过50亿日元。西方国家普遍成立了价值工程师学会,并在许多大学开设价值工程课程,训练和培养了大批价值工程人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