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制约问题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制约问题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甘肃主要的生态环境约束现状是资源后继保障力不足,生态环境普遍脆弱,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短期改善、长期恶化,形势严峻。这些总体上导致甘肃生态系统脆弱,土地退化趋势明显,环境污染控制任务艰巨,环境质量状况令人担忧。

甘肃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制约问题

甘肃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青藏高原区和东部季风区三大自然区的交汇部位,是我国唯一具有三大自然区域的省份生态环境脆弱多样。同时,甘肃是青藏高原、黄土高原、蒙新高原的结合区域,位居黄河、长江上游,河西地区由东向西分布着石羊河、黑河、疏勒河等内陆河,是一个生态功能特殊、生态地位极端重要的区域,其生态安全不但影响着甘肃的可持续发展,也影响着全国的生态安全,发挥着屏障作用。

甘肃主要的生态环境约束现状是资源后继保障力不足,生态环境普遍脆弱,生态环境局部改善、总体恶化、短期改善、长期恶化,形势严峻。例如,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土地资源总量大,生产潜力小;天然草原资源处于过度利用状态,退牧还草任务艰巨;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结构短缺与高能耗并存,能源工业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效率低、总量不足、污染严重等问题。这些总体上导致甘肃生态系统脆弱,土地退化趋势明显,环境污染控制任务艰巨,环境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同时,持续增加的人口还对生态环境保护形成巨大压力,落后的生产力与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加剧了生态退化的程度,长期持续高强度而缺乏保护的开发破坏了生态系统的稳定和环境质量,贫困和市场竞争导致自然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遭遇严重破坏。

不仅如此,从产业发展的生态约束分析,甘肃农业农村工作的重点是解决“一方水土养活一方人”的问题。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调整,始终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农业结构调整总体上受粮食保障能力弱、农民自有资金短缺、农民文化科技水平比较低、适应市场变化和发展新产业的能力不强、缺乏龙头企业带动以及社会化服务薄弱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但是,最基本的因素,还是生态环境退化导致生产条件差、土地产出率低。因此,农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相当一部分富余劳动力和剩余劳动时间得不到有效利用,从根本上制约了农民收入的增长依靠农业自身发展来增加农民收入,空间越来越小。加上农村社会发育滞后,教育卫生事业薄弱,劳动者素质同工业化市场化要求不相适应的矛盾越来越突出,严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在一些缺乏生存和发展基本条件的地方,如何解决现有人口的出路问题,也非常现实而棘手。(www.xing528.com)

在工业经济发展领域,尽管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央加大了对甘肃基础设施、生态环境、扶贫开发、国企改革和社会事业等方面的投资力度,财政转移支付增加。但是,甘肃工业整体素质仍然偏低,技术创新能力不强,核心竞争力较弱;外向型经济发展缓慢,外贸出口总量小,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不明显;长期形成的重型工业结构对能源原材料依赖性强,节能降耗和资源保障的压力大。总体来讲,甘肃生态环境建设与生态重建问题已成为区域协调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短板”因素。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