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给端的三次产业看。国际上,成功进入高收入水平的国家服务业发展较快。日本在1968—1977年快速发展时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51.5%上升到57.3%;韩国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1987年为41.5%,1994年为41.6%,变化很小,而同期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由47.8%上升到51.7%。在国内,一些发达省份把第三产业作为产业结构转型的重要抓手,已逐步发挥带动作用,如上海、北京等;一些第三产业峰值地区,如四川、西藏和海南等地也显示出第三产业的主要带动作用。需要强调的是,我国是世界制造业基地,工业产出要满足全球市场需要,所以工业增速偏高,比重偏大,服务业比重偏低。如果扣除出口的工业品需求,相应的我国服务业比重可能提升5个百分点左右。随着全国结构调整的积极变化,服务业比重总体有所上升。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我国服务业比重有望继续上升。
分析甘肃全省的供给因素,经济引擎是第二产业。其带动作用明显高于其他产业,且经济增速越高,第二产业带动作用越大。全省嘉峪关、金昌、白银、酒泉、庆阳、兰州等地区都是工业峰值区域,经济发展较快。甘肃省工业化发展才进入中期,并不充分,远没有完成,经济增长仍然要依靠工业的扩张。一些旅游文化资源丰富的地区有了较大的发展。敦煌、甘南、临夏、陇南、天水、平凉等地第三产业的带动作用刚刚起步。
从需求端的三驾马车看。国际上,收入水平发展到中等偏上收入经济体行列之后动力结构有所变化,主要是出口增速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普遍放缓,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减弱;同时,投资增速和投资率往往也趋于下降,与出口和投资变动相比,消费保持平稳增长,消费率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稳步提高。日本在进入中等偏下收入阶段后,工业化迅速发展,投资率快速提高,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后,投资率在1970年达到历史峰值38.8%,随后开始回落,1977年为30.7%,2011年进一步降至20%。消费率持续上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也相应提升。1977年,日本迈入高收入国家行列时的消费率为67.7%,比1968年进入中等偏上收入阶段时提高了30.9个百分点。在1968年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后,出口增速回落。1968—1976年,日本货物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速为12%,比1961—1967年处于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时的平均增速低1.8个百分点。韩国在1987年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出口增速也出现回落。1987—1993年,韩国货物和服务出口年均增长9.7%,增速比1969—1986年韩国处于中等偏下收入阶段时期回落9个百分点。在国内,劳动密集型出口受到较大挑战,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趋于下降,经济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加入WTO后我国曾享受了近十年的全球化红利,2001—2008年出口年均增长高达24.4%。近几年,劳动力供求关系出现新变化,人工成本快速增长,使得出口竞争优势减弱,出口增速明显回落。2012年,我国出口额增长7.9%,增速比1979—2011年的平均增速大幅回落14.2个百分点。今年出口增速进一步回落,7月份出口增长5.1%。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来看,2009—2012年,货物和服务净出口的平均贡献率为10%,而加入WTO后的2001—2008年期间为11.5%。2012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3%,增速比1982—2011年期间的平均增速回落1.0个百分点。今年1—7月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0.1%,增速继续回落。未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进一步突出,国民储蓄率趋于下降,预计投资增速将继续放缓,投资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也将有所减弱。近两年消费率稳中有升的态势较为明显。2011—2012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平均贡献率为54.2%,不仅比2001—2010年提高11.7个百分点,也高出同期资本形成和净出口的总贡献率8.4个百分点。未来一段时期,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发展型、享受型消费将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趋于扩大。城镇化水平继续提高和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消费水平的提升和消费结构的改善创造了条件。对全国增速格局中的总需求因素进行区域分析,少数发达省区则已主要由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最快的几个省区,如天津、重庆、四川、贵州和内蒙古等投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几个资本形成拉动峰值省区,如天津、内蒙古、云南、青海、广西和河南,都是增速排序升位较多的省区。也有一些省区经济增长主要由最终消费拉动,如广东、浙江、上海和北京等,这些都是经济增速最低的几个省区,出口影响大,升级难度大,显示了这些地区发展方式开始转变。(www.xing528.com)
分析全省的总需求增长因素,经济增长主要靠投资拉动。GDP增速与投资拉动呈明显正相关关系。2007年以来,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平均增速38.46%,拉动经济发展快速增长。2012年全国平均增速趋缓的大形势下,甘肃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速,投资拉动做了最大贡献。我省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镇化方兴未艾,工业化还没有完成,道路、交通、信息化建设等需要投资,一定的投资增速是基础,因而,未来一段时期仍将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全省的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关系不太密切。2011年,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首次被放在了第一的位置,消费的贡献率不断提升,当年的投资贡献率为54.2%,消费贡献率为51.6%,仅相差2.6个百分点。2012年,消费对GDP的贡献率超过55%,6年来首次超过投资,成为第一拉动力。从消费增长趋势上,消费的贡献率不断提升,但就甘肃实际而言,甘肃省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不到全国的1%,人均消费仅7500多元,不到全国消费水平的一半。不仅反映出我省居民消费低,也反映出消费对我省GDP的贡献偏低,消费与投资失衡。甘肃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低,排在全国最后,利用消费拉动并不现实;甘肃开放度度低,外向度有限,靠出口拉动也不现实,所以,投资仍然是甘肃经济发展的主动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