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断调整治水思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不断调整治水思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过去多年的治水实践中,我们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湖北省享有“千湖之省”美誉,而目前拥有的湖泊的蓄水面积大为减少。通过深刻反思,按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重新调整确立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此外,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角度,注重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不断调整治水思路 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

在过去多年的治水实践中,我们抓住不同时期的重点,进行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为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大建设的历程,也是一个大反思的过程。客观地讲,我们过去的水利建设往往着眼于“人定胜天”,考虑和防止水对人的伤害要多些,而考虑和防止人对水的伤害要少些,造成人水分割、人水对立的紧张局面;往往着眼于“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考虑眼前问题要多些,而考虑长远问题要少些,造成效益单一、低标准重复建设;往往着眼于水利工程本身,考虑技术问题要多些,考虑社会经济效益问题要少些,造成工程建管、运行困难。早在一百多年前,恩格斯就指出,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将对我们进行报复。“人定胜天”带来的最终后果,是人类自酿苦酒。有资料显示:新中国成立初期,长江中下游通江河湖面积17108平方千米,而目前仅存洞庭湖、鄱阳湖两大湖,总面积实际只有6000平方千米。湖北省享有“千湖之省”美誉,而目前拥有的湖泊的蓄水面积大为减少。通过深刻反思,按照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我们重新调整确立了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和可持续发展的治水思路。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既注重加高培厚长江干堤,防止水对人的伤害,又大力实施平垸行洪工程,防止人对水的伤害。彻底转变了大堤越高越好的狭隘观念,树立了因地制宜、疏堵结合、蓄泄兼筹、综合整治的科学态度。1998年以来,在加高培厚长江干堤,提高防洪能力的同时,全省先后平退163个民垸,其中双退刨堤117个,有效扩大了行洪断面,增加了蓄洪能力。全省已平退的民垸可增加蓄水量40多亿立方米,接近1954年荆江分蓄洪区分洪蓄水的总量。其防洪效益已在1999年和2002年两次抗大洪中得到体现。这也充分表明,给洪水以出路,就是给人以生路。

在长江堤防建设中,各地还融入了亲水、爱水意识。武汉龙王庙、江滩公园修建了亲水平台,大汛时让路于水,退水时还地于民,实现了人水相亲、人水两利。武汉龙王庙多年想建都建不了,大水一来就冲了“龙王庙”,成为武汉市的心腹大患。转变建设思路后,武汉市把堤防工程与城市建设有机结合,通过“扩展口门,改善河势,除险加固,综合治理”,不仅成为伏波安澜的防洪屏障,而且成为人们休闲观光的旅游景点。大型观景平台和巨幅浮雕,精美的汉白玉栏杆,典雅的华灯,成为江城“两江相汇、三镇鼎立、龟蛇锁江”壮美景观的点睛之笔。此外,从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角度,注重了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在长江堤防建设中,我们将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作为工程建设的核心,注重洪水资源的利用和开发,在工程设计时,就考虑了洪水资源的利用,完善了穿堤涵闸的排灌双重功能,力求使洪水更好地为工农业生产服务。(www.xing528.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