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湖北省干旱缺水问题愈演愈烈,呈现出发生周期短、持续时间长、涉及范围广、灾害损失重等特点。一是受灾面积大。干旱地域由鄂北、鄂西北等易旱地区向鄂中、鄂东、鄂南以及沿江滨湖地区扩展,形成全省性干旱局面。2000年,全省受旱范围达80%,有222万人饮水出现困难。2001年,全省17个市州全部受旱,受旱县市98个,占全省总数的97%,各地受旱高峰时段累计干旱面积达304万公顷,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91.8%;有237.6万人、151.6万头大牲畜发生饮水困难。二是受灾时间长。2000年,鄂北、鄂西北等地是四季连旱再加春季大旱,鄂东、鄂东南等地也发生了严重的伏秋连旱;2001年,全省大部地方出现了历史少见的春夏秋三季连旱,持续干旱时间长达230天左右。三是受灾损失重。2000年,全省因旱造成粮食、经济作物、林业、水产、畜牧等各类经济损失达115.58亿元,2001年,因旱经济损失148.7亿元。
湖北省干旱缺水,灾情严重,从表面上看,是因为气候特殊,干旱少雨,实质上是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抗灾能力不强造成的。湖北省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1166毫米,雨量充沛,但时空分布不均。南部1600~2000毫米,北部750~800毫米,南北相差一倍多;4~9月降雨量一般占年平均值的70%~90%,为其他时段总和的4倍。湖北省自产水资源总量仅占全国的3.5%,人均年水资源量1739立方米、亩均水资源量2080立方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过境客水却很丰富。在湖北境内,长江流程为1061千米,汉江流程为878千米,另有中小河流4288条,总长5.9万千米,大小湖泊844个,年均过境客水总量达6298亿立方米,为省内年均径流量的6.3倍。这说明,对湖北省而言,资源性水资源问题是相对的。调查发现,同样是大旱侵袭,一些地方粮食大幅度减产甚至绝收,而一些地方却受灾较轻,甚至没有成灾,这主要是因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配套完善,防灾抗灾能力强。因此,解决工程性水资源短缺问题是解决湖北省干旱缺水问题的关键。(www.xing528.com)
目前,湖北省工程性水资源短缺的矛盾相当突出。一是病险水库多,效益衰减严重。全省尚有三类病险水库1800座,其中,大型水库30座,中型水库72座,分别占同类水库总数的60%和31%。在全省283座大中型水库中,有93座因病险限制蓄水,限制运用库容达13亿立方米,相当于浪费了20万公顷农田的有效灌溉用水。二是工程配套不全,灌溉保证率低。全省有64万公顷耕地没有灌溉设施。已修建的灌溉设施,一般抗旱能力为50~70天,难以抗御百日大旱。全省292处万亩以上的灌区,总干渠断面未达“三度”标准的有171千米,有4000千米干、支渠没有开通,至今尚有62万公顷农田的灌溉效益没有发挥出来。三是灌溉方式粗放,水资源浪费严重。全省渠系水利用系数仅0.4,田间用水系数0.45,节水灌溉面积达不到有效灌溉面积的10%。群众节水、惜水意识不强,浪费水的问题相当严重。四是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恶劣。目前全省仍有6.1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占全省版图面积的1/3,在长江流域各省中位列第二;投入不足的矛盾制约着治理速度的进一步提高;边治理边破坏的现象时有发生。五是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目前,湖北省在干旱年有190万人饮水严重困难,主要集中在十堰、恩施等贫困山区以及水资源贫乏的岗地。六是水污染日益严重,水环境恶化。全省有70%的中小河流、80%的湖泊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