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一位工人的创新之路

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一位工人的创新之路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职期间,首创单唛试纺,在上海棉纺行业被介绍推广。首创饼装人造丝逐饼吸色分档使用法,在上海丝绸行业被介绍推广。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上海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厂级标兵、局级先进个人、局级优秀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2019年9月,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此项目中的发明项目“上行回转式圆盘加捻器”取代了传统衬锭,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我列发明项目第二完成人。

不断创新,开拓进取:一位工人的创新之路

张正平

张正平

张正平 原上海第三丝织厂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张正平,1952年毕业于南通学院纺织工程系。工作后先后担任上海恒丰纱厂生产科工程师,上海第三丝织厂科研室主任、副总工程师。任职期间,首创单唛试纺,在上海棉纺行业被介绍推广。首创饼装人造丝逐饼吸色分档使用法,在上海丝绸行业被介绍推广。1964年,创造热烘加固法,使171D废金皮恢复了使用价值,共计1吨,当时价值2.8万美元。1980年,“上行回转式圆盘加捻器”(第二发明人)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络、并、捻新工艺和设备(草机)”获上海市1980年度科技成果二等奖,“络并捻新工艺和设备(扩试)”获纺织工业部1980年度重大科技成果二等奖,“SFK系列络、并、捻新工艺和设备(中试)”获国家1988年度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回转压片式自洁张力器”获上海市专利号88207797X。1983年,参加全国科技奖励大会。1986—1987年,被评为上海市劳动模范。在国家专业核心刊物发表论文数篇。被评为厂级先进生产者、上海市社会主义建设青年积极分子、厂级标兵、局级先进个人、局级优秀党员、上海市劳动模范等。1995年,被编入《中国当代发明家大辞典》。2019年9月,荣获“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纪念章。

单唛试纺制度曾在上海棉纺行业中做过专题介绍,并成为行业中的基本管理制度

荣获“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1985年,上海

我1931年出生于江苏南通市。1952年毕业于南通学院纺织工程系。同年,经当时华东军政委员会人事处分配到上海市恒丰纱厂(私营企业)实习。恒丰纱厂是曾国藩的女婿,也就是当时的上海市市长办的。

我进入纱厂的时候,本来至少要实习半年时间,但是过了3个月,厂里就安排我工作了。1953年,任前纺清棉车间管理员,同年又调入实验室任技术员,就是在棉纺厂的实验室工作。实验室负责的是控制整个流水线中的工艺,包括原料的检验、半制品的考察和成品的查验等。

1954年,恒丰纱厂改称公私合营恒丰纱厂。我仍在实验室中负责组建棉检室和全厂原棉管理工作。主要就是原棉各种性能的检验,根据检验结果、成品的质量要求、工艺设备特征来确定各产品使用的原料和混合比例,相应地从原料到厂投入使用,建立了一整套管理制度。特别是建立了单唛试纺,在投产前掌握了每批原料的真正可纺性能,以达到优棉优用、确保重点产品质量的目的。单唛试纺制度曾在上海棉纺行业中做过专题介绍,并成为行业中的基本管理制度。

厂里也组织学习了国营厂那一套比较规范的制度和操作程序,到后来,我们厂在8家公私合营厂里面是做得最好的。虽然我们厂整体的管理欠佳,但是我们的棉检室是很先进的,这是其中的一个原因。其二就是,我们上海市(沪东块)原棉协作交流组让大家一起交流,交流产生了良好的效果,当时我是组长,国营厂和我们一起进行交流。

我首创了饼装人造丝逐饼吸色分档使用法,可减轻织物经柳疵点(www.xing528.com)

1956年,我被提升为工程师,1959年就当了实验室代理主任,实际上是让我到厂长室去负责整个工厂的生产调度。那时候有个副厂长被抽调出去了,导致这个位置突然空缺,所以就把我调过去了。

1961年,因国家经济发展需要,全厂改组为上海恒丰立绒丝织厂,我调任生产科工程师,负责全厂原料管理工作。根据棉纺原料管理经验,曾使用移植单唛试纺的办法,根据丝绸原料的特点建立了投产及使用过程的三级试样制度,避免了过去单凭经验拍脑袋而导致由原料质量造成大批量次品的缺陷。

1963年,我首创了饼装人造丝逐饼吸色分档使用法,可减轻织物经柳疵点,曾在丝绸行业中介绍推广。1964年,我创造热烘加固法,使因脱皮而无法使用的进口金皮恢复使用,共计1000公斤,当时价值2.8万美元,也解决了当时原料供应脱节的问题,使绿柳绒不至于停产,避免了外贸不能履约的赔偿问题。同时,通过攻关,也对金银皮原料的分类结构和性能有了比较正确的全面认识。

1968年,上海恒丰立绒丝织厂改为上海第三丝织厂。“文革”中,干部统一被下放劳动,接受再教育,我是接受再教育的对象,被派到一个车间里去,和普通工人做同样的工作。但是我完全不会做,所以就要从头学起,我认认真真地进行学习,做的产品的质量在班里也算是很优秀的,经常超产无次货。

(中)和采访者合影,2015年,上海

在1978年以后,我参与设计生产的许多项目拿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

1972年,我调至厂科研室工作。1979年,任科研室主任。科研室要到第一线设置课题。在我设计参与的项目当中,有一个项目是正式获奖的,公司把它命名为“SFK系列络、并、捻”。这个项目分为三道工序,但是它后来拿了市级和国家级的奖。

1976—1978年,“络、并、捻新工艺和设备(草机)”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我是项目负责人。此项目中的发明项目“上行回转式圆盘加捻器”取代了传统衬锭,获国家技术发明四等奖,我列发明项目第二完成人。1978—1980年,“络、并、捻新工艺和设备(扩试)”项目获上海市科技成果二等奖。1980—1986年,“络、并、捻新工艺和设备(中试)”获市部科技成果二等奖和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我为项目第一负责人。1988年研制成“回转压片式自洁张力器”,彻底解决了原张力器张力不稳定的问题,获国家专利,专利号为88207797X。

我在恒丰纱厂的时候,就是厂里比较受重视的工程技术人员。大概是从1954年开始,我连续4年获得了厂级先进,在1956年的时候参加过上海市举办的建设社会主义青年积极分子大会。在1978年以后,我参与设计生产的许多项目拿到了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三等奖和局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等奖项,随后我在1986年获得了上海市劳动模范的荣誉。我是1991年退休的,起初厂里不同意我退休,但因为我自己的身体情况实在不太好,母亲也生病了,所以不得不退休。

采访时间:2015年7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