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探索精准医疗蓝海,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探索精准医疗蓝海,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任何行业都存在一些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关键共性技术,一旦它们取得突破,就能让这个行业的所有人获益,并围绕它们形成一个力量强大的共同体。只有这样,才能让处在精准医疗各个环节的企业自发聚集到圣地亚哥,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共同体。目前,Illumina的基因测序仪占据全球70%的市场,牢牢扼住了精准医疗产业的咽喉。有了基因检测这项关键共性技术的加持,圣地亚哥逐步聚合起一个精准医疗的产业共同体。

探索精准医疗蓝海,共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自从建立起产业中台之后,圣地亚哥的精准医疗发展就步入了快车道。它们面临的下一个挑战是,在精准医疗的广阔海图中,应当选择哪个方向进行重点突破呢?

任何行业都存在一些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关键共性技术,一旦它们取得突破,就能让这个行业的所有人获益,并围绕它们形成一个力量强大的共同体。如对海盗船来说,最关键的技术突破就是如何让船只速度快、吃水浅、转向灵活。只有这样才能快速突袭商船,并在海军到来之前逃逸。在这个方面,做得最出色的就是维京长船。其最高速度可达15节,可轻易赶超平均速度只有3~6节的普通帆船,而且可在深度仅1米的水域航行,由此轻易甩掉大吨位战舰的追捕。另外,维京长船的船头和船尾是对称设计,一旦形势不妙,不用掉头就能全速撤退。正是这种造船的共性技术优势,将一盘散沙的维京人整合起来,成为一股席卷欧洲的可怕势力。

对于精准医疗而言也是一样,圣地亚哥要想在竞争中胜出,就要实现对关键共性技术的突破。只有这样,才能让处在精准医疗各个环节的企业自发聚集到圣地亚哥,形成一个紧密的产业共同体。

圣地亚哥选择的关键共性技术是基因检测[24],即对被检测者的DNA序列、DNA变异位点、基因表现程度等基因数据进行测定、分析和应用。可以说,精准医疗的一切都是围绕基因检测展开的:首先,基因检测是研究整个生物信息流的起点,如果不能精确地测定DNA序列,那一切与生物信息相关的组学研究就成了无本之木。其次,基因检测是精准诊断的必经环节,从个体的基因信息中,不仅能进行各种遗传病的筛查,还能评估个体患上重大疾病的风险。再次,基因检测是生物医药研发的关键,无论寻找药靶还是临床试验都少不了它。最重要的是,基因检测还是精准治疗的必要条件,每个人在进行靶向治疗之前都必须进行基因检测,来判断自己是否适合某种药物或疗法。

从1994年本地第一家基因检测公司Sequenom成立以来,圣地亚哥经过多年耕耘,目前已经在基因检测领域拥有绝对话语权。根据圣地亚哥地区经济发展委员会的评估,在几项关键指标上,圣地亚哥基因检测领域的竞争力都领跑全美。首先是基因组学研究能力强劲,无论专利数量还是专利密度都排名榜首;其次是人才培育能力突出,每年培养的基因检测人才数量超过其他所有城市[25]。更重要的是,圣地亚哥已经形成“基因检测—结果分析—临床应用”的基因检测全产业链。其中,Illumina和人类长寿公司这两家龙头企业,更是占据了基因检测仪器和基因数据应用这两个关键生态位。(www.xing528.com)

Illumina是基因检测仪器的霸主,几乎凭一己之力不断挑战人类基因检测的时间极限和金钱成本极限。在检测时间上,Illumina最先进的NovaSeq 6000测序系统,平均1小时就能完成一个人的全基因组测序[26],要知道人类基因组计划可是花了11年才完成同样的任务。而在检测成本上,Illumina已经将人类全基因组测序成本从1亿美元压低到1 000美元,正在向100美元目标进发。目前,Illumina的基因测序仪占据全球70%的市场,牢牢扼住了精准医疗产业的咽喉。

人类长寿公司则是将基因数据应用于临床诊断的先行者。说到这家公司,就不得不提它的创始人——“科学狂人”文特尔(Craig Venter)。1998年,文特尔倚仗自己发明的“霰弹枪测序法”,声称要抢在人类基因组计划前完成人类全基因组测序,并将专利纳为己有。美国时任总统克林顿不得不亲自出面,说服文特尔放弃这个疯狂的计划。2013年,文特尔再次出山创立人类长寿公司,公开叫板奥巴马的“精准医疗计划”,试图抢先推出基于基因检测的健康风险评估服务。2020年1月,人类长寿公司公布了首批1 190位受试者的健康风险评估报告,向自己野心勃勃的目标迈进了一大步。

有了基因检测这项关键共性技术的加持,圣地亚哥逐步聚合起一个精准医疗的产业共同体。体外诊断、生物制药、生命科学仪器、细胞免疫疗法……无论企业从事精准医疗的哪个领域,都能在圣地亚哥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从基因检测技术的进步中获益。就像人类长寿公司元老克里斯·摩特(Chrisa Mott)所说:“我们始终相信,只要我们中的一个成功了,那我们就都成功了[27]。”

突破共性技术,聚合产业共同体,这种策略并非每座城市都适用。这是因为,共性技术的突破需要大规模的投入和较长的周期,通常得有整个行业甚至整个国家的支持。但是,一旦一座城市获得发展关键共性技术的机会,就应该牢牢抓住这个难得的机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