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化培训组织:为专业人才永续提供适配

系统化培训组织:为专业人才永续提供适配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但需要意识到的是,构建面向未来的科研体系,单一地培养科研人员还不够,专业化科研辅助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样至关重要。科学城的建设者们可以学习国外科学城的经验,与科学城内的高校联合培养“科研辅助人才”,这将有利于保障科学城科研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只有用好科研辅助支撑人员,做好科研管理服务的顶层设计,协调统筹“科学城”内的装置、资金、机构与人才,才能支撑起科学城中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系统化培训组织:为专业人才永续提供适配

科学城”是研究型大学和科研院的聚集地。这里不仅是各种优秀科研人员的工作地,还是各种优质科研人员的培养地。但需要意识到的是,构建面向未来的科研体系,单一地培养科研人员还不够,专业化科研辅助人才培养和储备同样至关重要。

科研辅助人才是一种看似学历门槛不高,实则质素门槛很高的岗位——需要从业人员既懂科研又懂市场还懂管理,拥有复合的知识储备与专业能力。因此,科学城的建设运营者们,不仅要关注本地研究型高校与科研院所对科研工作者的培养,还要与“科学城”中的高校合作——强化对高水平、专业化的科研辅助人员的培育与储备。在上一篇文章中就提到了格勒诺布尔对科学辅助工作者的培养。这种对于“科研辅助工作者”的培养机构其实还有很多。

例如,德国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HAGRC)共有员工三万多人,不仅包括大量国内外科学家、研究生与其他科研工作者,还有技术工程师、产业化人才等科研辅助人才,堪称世界综合性科学中心大科学装置集群人才培养的典范[16]。具体而言,亥姆霍兹国家研究中心联合会通过与OSB国际咨询公司、圣加仑大学公共治理研究院合作,成立了专门的管理学院,进行专业化的科学辅助人员教育培训;同时,搭建了个性化专业人才培养平台,为现有的科研工作者及科研辅助人员提供系列专项深造培训方案——培养及提升科研工作者及辅助人员在科研产业化过程中的各项专业管理能力。

总之,对于国内的科学城建设而言,吸引现有的“科研人才”和培育未来的“科研人才”非常重要;与之相对应,吸引现有的“科研辅助工作人员”和培育未来的“科研辅助工作人员”同样非常重要。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城的建设者们可以学习国外科学城的经验,与科学城内的高校联合培养“科研辅助人才”,这将有利于保障科学城科研工作的长期健康发展。

综上所述,科学成果的比拼,本质上就是科学系统能力的比拼。就像优质的产业新城,会遵循产业发展规律,搭建起产业生态,助力产业发展;优秀的科学城也一样,需要遵循科学创新的规律,配置齐全所有的科学要素,由此推动科学城的高价值发展。

最终,希望本文的阐述,使所有科学城的建设者注意到:不能仅仅追求“大师”和“大装置”的光芒,而忽略了科研辅助人员的支撑性意义与价值。只有用好科研辅助支撑人员,做好科研管理服务的顶层设计,协调统筹“科学城”内的装置、资金、机构与人才,才能支撑起科学城中高质量的科研成果不断涌现。

【注释】

[1]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网,https://www.oecd.org/sti/msti.htm.

[2]《中国科技人力资源发展研究报告(2018)——科技人力资源的总量、结构与科研人员流动》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0,https://www.cast.org.cn/art/2020/8/18/art_80_131110.html.

[3]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官网,https://www.oecd.org/sti/msti.htm.

[4]徐振国,王瑞丹,陈志辉,等.高校科研支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7(3):45-50.

[5]中国青年网:《齐让委员:一定要让科技人员有更多时间从事科研》,中国青年网2017-03-11,http://news.youth.cn/gn/201703/t20170311_9272780.htm.(www.xing528.com)

[6]魏青鸾.一流大学科研投入与双元产出关系——兼论一流大学现代化建设[J].现代商贸工业,2019(35):192-194.

[7]王恺雯:《港媒:〈因薪酬和特朗普 中国人才对美流失现象正终结〉》,观察者网2018-09-07,https://www.guancha.cn/industry-science/2018_09_07_471211.shtml.

[8]徐振国,王瑞丹,陈志辉,等.
校科研支撑人员激励机制研究[J].中国科技资源导刊,2017(3):45-50.

[9]SIO官网,https://scripps.ucsd.edu.

[10]中国法院网:《论套取科研经费行为的刑事司法认定》,https://www.chinacourt.org/article/detail/2020/01/id/4755635.shtml.

[11]赵清华,王金花.德国的专业化科研项目管理机构——以“于利希项目管理中心”为例[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15(10):35-40.

[12]DLR-PT官网,https://www.dlr.de/pt/en/,数据统计至2019年年底.

[13]DLR-PT官网,https://www.dlr.de/pt/en/,数据统计至2019年年底.

[14]李哲,周华东,李研.国外专业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以德国宇航中心项目管理署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8):149-153.

[15]李哲,周华东,李研.国外专业机构科研项目管理的经验与启示——以德国宇航中心项目管理署为例[J].中国科技论坛,2016(8):149-153.

[16]胡元蛟.大科学装置产业化人才培养对策研究——以美、德、英、日等发达国家为比较视角[J].中国高校科技,2020(7):48-51.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