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亚地区FDI与产品内分工探析

东亚地区FDI与产品内分工探析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亚商品贸易的发展与跨国公司FD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跨国公司FDI在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在区域性生产网络当中的分工与贸易。然而,东亚的FDI模式与之有明显差别。东亚的FDI则更多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生。这些国家(地区)也在逐渐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FDI输出国。随着生产网络的深化,东亚地区的FDI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种类型。

东亚地区FDI与产品内分工探析

东亚商品贸易的发展与跨国公司FDI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跨国公司在东亚地区的国际分工和贸易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一)FDI与东亚地区的商品贸易

跨国公司FDI促进了东亚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增长,并在东亚新“三角贸易”中起到重要作用。以中国为例,跨国公司在中国的对外贸易中起到的作用集中表现为:促进了中国在东亚地区内的进口贸易和对区域外的出口贸易。

从表8.9中可以看出,跨国公司在中国商品贸易比重很大。2002年中国的贸易顺差中,有近1/3是由跨国公司创造的。在区域内贸易中,外资企业在进口方面所占份额要大于出口,而在与区域外的美国、欧盟的双边贸易中,外资企业在出口方面的作用要更大。2002年,外资企业占中国在东亚地区进口贸易中的比例都在60%以上。出口贸易中,外资企业占中国对新加坡日本香港的出口贸易比重较高,也超过60%。

跨国公司FDI在东亚生产网络的形成过程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效地促进了发展中国家在区域性生产网络当中的分工与贸易。FDI的大量流入以及商品贸易的大量流出,也同时导致了发展中国家“双顺差(Twin Surplus)”情况的出现。图8.9给出了中国1994—2010年FDI流入量、贸易顺差以及外汇储备增长。总体来看,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FDI流入量增长的同时对外贸易顺差逐渐增加,外汇储备规模也逐渐扩大。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后,增长趋势更为明显,2010年,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28473亿美元,FDI流入量达到9974亿美元,占到外汇储备的41.6%。

图8.9 1994—2010年中国的“双顺差”状况 (单位:十亿美元)

资料来源:Zhongmin Li,How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Promotes Development:The Cas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s Inward and Outward FDI,ADB Economics Working Paper Series No.304.2013.

(二)FDI与东亚地区中间产品贸易

在东亚生产网络中,FDI始终扮演重要角色。东亚生产网络中的FDI整合各经济体在自然资源、资本以及非熟练劳动力和熟练劳动力要素上的差异,使各经济体都能从自身比较优势出发参与产品内分工,并获取比较利益(张红霞、李平,2005),由此,跨国公司FDI与产品内分工和中间产品贸易关联十分密切。

表8.9中,从1997—2002年,中间产品贸易出口方面,外资企业所占份额从36%提高到41%,而进口方面,外资企业的比重稍有下降,从33%下降到32%。尤其是中国在东亚地区的中间产品贸易中,跨国公司进出口所占比重有明显提高。例如,对香港的中间产品贸易出口中,外资企业出口比重从1997年37%上升到2002年54%。从中间产品贸易的贸易平衡看,目前,美国是中国外资企业中间产品贸易的最大净出口国,中国台湾和韩国是中国跨国公司进出口贸易的主要净进口国/地区。(www.xing528.com)

外资企业对于中国的进出口贸易增长有很重要的影响,特别是在中间产品贸易中,在华投资的跨国公司对外进出口是推动加工贸易、零部件贸易发展的重要原因。

表8.9 各经济体跨国公司在中国进出口贸易中所占比重(1997年、2002年)

续表

资料来源:Guillaume Gaulier,Françoise Lemoine,Deniz Ünal-Kesenci(2005),
China’s Integration in East Asia:Production Sharing,FDI & High-Tech Trade,CEPII,Working Paper No 2005-09.

(三)东亚地区的“网络型FDI”

传统意义上,FDI的目的是为了跳脱贸易壁垒并更有效的服务本国市场,比如美国和欧洲之间的FDI。然而,东亚的FDI模式与之有明显差别。前者所带来结果通常是贸易与资本流动之间的相互替代。东亚的FDI则更多促进了区域内贸易的发生。Urata(2001)、Kawai和Urata(1998、2004)等研究特别关注到东亚地区跨国公司与区域内贸易之间的关系。跨国公司在东亚生产网络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显著。以日本的跨国公司为例,其在东亚的分支结构通常有很强的对外出口倾向,产品出口比例在50%左右,而出口的80%以上发生的东亚地区内部。同时,日本跨国公司的东亚分支机构95%以上的进口也来自于东亚。此类贸易很多都发生在同一家公司内部。在这些跨国公司内部,公司内贸易的份额通常较高,说明由跨国公司建立起来的地区生产网络具有内循环的本质。这些跨国公司把生产过程分散开来,把每一项加工处理过程都布局到单位成本最低的国家。同时,中国香港、新加坡、韩国等其他东亚经济体的跨国公司也具有相同特征。这些国家(地区)也在逐渐成为东亚地区重要的FDI输出国。

随着生产网络的深化,东亚地区的FDI已经超出传统意义上“垂直型”和“水平型”两种类型。

Yeaple(2003)、Markusen(2003)、Markusen和Venables(2005)等研究在产品内分工条件下扩展了FDI的类型,提出“出口平台型Export-platform”的FDI类型。Markusen(2003)在三国模型中对这种出口平台型FDI进行了解释:发达国家可能对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将产品生产过程中非熟练劳动力投入比例较高的加工环节转移到发展中国家,而再将最终产品销往第三方国家(另一个发达国家),而保留国内生产企业以满足本国市场需求。

Baldwin和Okubo(2012)通过对日本跨国公司的研究发现,大多数企业(跨国公司的海外分支机构)会都有部分中间产品来自海外(部分来自当地),并会对海外出口部分中间产品(部分用于当地生产),Baldwin和Okubo将这种FDI类型称为“网络型(Networked)”FDI,因为这些企业是构成区域生产网络重要的结点。该研究认为,企业购买非本地生产的中间产品(尽管这种方式需要付出贸易成本)意味着东道国只在部分生产环节上具有成本优势,而在其他生产环节上并不具有比较优势。同样,如果企业对母国出口,这就意味着尽管存在贸易成本,但是这种产品内分工的生产方式仍然能够降低总体生产成本。产品内分工条件下,企业在东道国当地的中间产品销售比例就能够作为反映FDI类型的指标。如果当地销售比例接近100%则为水平型FDI,而当地销售比例接近0%为垂直型FDI,中间比例则为网络型FDI。随着产品内分工的发展,东亚地区的网络型FDI不断增加,其在东亚生产网络中表现出越发重要的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