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将参考Feenstra(2003)连续中间产品的产品内分工模型建立理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分析贸易成本对产品内分工格局的影响。
(一)假设前提
假设有两个国家:南方国家S和北方国家N。生产过程需要使用三种要素:非熟练劳动力L、熟练劳动力H和资本K。其中,S国为非熟练劳动力富裕的国家,N国为资本和熟练劳动力富裕的国家。并且,在任何国家熟练劳动力都比资本更为稀缺。所有要素在本国的不同生产部门之间可自由流动,但是不能进行跨国流动。假设两国的消费者偏好相同。两国相同部门的生产函数完全相同,且所有行业的规模报酬不变。此外,所有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都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网络中存在一种连续的中间产品,由非熟练劳动力L、熟练劳动力H和资本K三种要素生产而成。此外,生产网络还存在一种非商品形态的中间投入品“资本知识复合投入品”,由熟练劳动力H和资本K三种要素生产而成。唯一的最终产品由所有中间产品组装而成,装配环节不产生价值增值也不存在任何成本。并且假设,各国都只在本国进行最终产品组装,中间产品和资本知识复合投入品可以在任何国家生产。因此,国际间只存在中间产品贸易和资本知识复合投入品的跨境流动,不存在最终产品贸易和非熟练劳动力的跨境流动。
(二)生产函数与成本函数
令X(z)表示中间产品产量,每一单位中间产品的生产需要非熟练劳动力L、资本K和熟练劳动力H三种要素。中间产品的生产函数中,L和H两种要素投入之间为里昂惕夫函数形式,K和L、H之间为柯布道格拉斯函数形式,且规模报酬不变。
在希克斯中性技术的假定下,S国中间品生产函数为:(www.xing528.com)
于是,也可以用z[0,1]表示整个生产过程中连续的中间产品。aL(z) aH(z)表示生产一单位z需要投入的非熟练劳动力和数量劳动力的数量,aH(z)/aL(z)对z为非递减。θ表示产出对于劳动力要素投入的弹性。A为S国中间品生产的生产效率。两国拥有相同形式的中间品生产函数,N国均用*表示。
根据对偶性原则,由(4.1)式可以得到中间产品的单位生产成本:
其中,w为非熟练劳动力工资,q为熟练劳动力工资,r为资本报酬率。
所有中间产品都可以在任一国家进行生产,最后它们被组装成为用于消费的最终产品。假设最终的装配环节不产生价值增值,也不存在成本。
最终产品生产函数为所有中间产品成本的柯布道格拉斯形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