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北京三元:从危机到逆袭的奶粉市场洞察

北京三元:从危机到逆袭的奶粉市场洞察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事件前后,北京三元独善其身,赢得极高美誉度,公司也决定以此为契机扩大规模,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大展拳脚。吴松航只能狠下心来,一面狠抓产品质量,一面将非生产人员全派到销售一线做市场,各销售大区只给个总工资,其他的都要自己去挣。在山西,吴松航发现经销商竟然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资深客户。有市场调查显示,65%的消费者买进口奶粉毫不犹豫。吴松航突然明白,中国的奶粉市场出了大问题。

北京三元:从危机到逆袭的奶粉市场洞察

2010年底,北京三元奶粉事业部正式成立,走马上任的总经理吴松航,心头却没有一丝欣喜。他要面对的,是个相当棘手的惨淡局面,甚至有人形容,他是跳进了火坑。

2008年9月11日,被称作“乳业911”的“三聚氰胺事件”骤然爆发,国人对国产乳品的信任土崩瓦解。在这场全行业风暴中,许多知名乳业巨头都纷纷落马。

事件前后,北京三元独善其身,赢得极高美誉度,公司也决定以此为契机扩大规模,在婴幼儿配方奶粉领域大展拳脚。谁知“三聚氰胺事件”后,国人对国产奶粉概不认账,掀起了出国代购、香港抢奶粉的风潮。这一切让三元奶粉猝不及防,2009年、2010年奶粉企业陷入经营困境,经营人员被连续调整。即便如此,却依然回天乏术。

在这种形势下,集团决定将三元奶粉经营体制改组为事业部制,以便形成以销售为核心的经营模式,给予更高的经营自由度。而38 岁的吴松航年富力强,又在奶粉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于是,复兴企业的重任落在了他的肩上。

刚上任,吴松航的眼前只有堆积如山的奶粉和不知所措的员工。情形惨淡如此,吴松航也没有多说话,他拿着工具进仓库,亲手把快过期的奶粉包装剪开。员工们被他的行为触动,跟着他苦干两礼拜,终于把卖不动、快过期的奶粉全销毁。

清完库存再减产,减产之后还要再裁人。吴松航只能狠下心来,一面狠抓产品质量,一面将非生产人员(包括他自己)全派到销售一线做市场,各销售大区只给个总工资,其他的都要自己去挣。如果奶粉没销量,大家就只能分点微薄的底薪。结果,有的员工受不了这么严格的考核方式,不断有人离职,剩下的都是吴松航的“死忠粉”。如今,三元奶粉某位营销干将回忆说:“我们的家都在这里,要做好了这份工作养家糊口,只好跟着吴总拼命干了。”(www.xing528.com)

可减员不能增效,奶粉该卖不出去还是卖不出去。当时,三元奶粉的全国代理商不到100 户,连吴松航的老客户、老朋友,接到他的推销电话都拼命躲,急得吴松航心里直冒火。2011年,他干脆到全国各地挨个拜访老客户和零售店,大量走访市场,发誓要找到市场突破口。

在山西,吴松航发现经销商竟然大都是五六十岁的资深客户。他们销售奶粉多年,说起三元却接连摆手。吴松航诚恳地问道:“你们为什么不愿意代理三元呢?”经销商的答案很简单:“国产奶粉不好卖,会赔钱。”

吴松航不死心,他一次次走进超市和零售店,挨个询问消费者:“为什么买这款奶粉?”答案大都是:“进口的呀!”“进口的就好吗?”“进口的当然好啦!”吴松航接着问:“你能说说好在哪里吗?”结果,不论是经销商还是消费者,大部分都哑口无言。

磨破了嘴、跑断了腿,吴松航发现:经销商想卖好奶粉多赚钱,消费者想买安全可靠的好奶粉,但所有人都盲目认定“洋奶粉就是好”。有市场调查显示,65%的消费者买进口奶粉毫不犹豫。至于它们用的原料、配方、工艺和检测技术,所有人既不关心,更一无所知。

吴松航突然明白,中国的奶粉市场出了大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