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打造花生油领导品牌:鲁花专注花生油生产

打造花生油领导品牌:鲁花专注花生油生产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双方约定,鲁花只提供散装油,不负责市场销售。不过,作为折中,对方允许鲁花独立生产自己的小包装花生油。由于鲁花的花生油成本高,定价不菲,消费者并不买账。孙孟全认为,鲁花的优势是花生油,而这个细分市场还没有领导品牌。他决定将鲁花的确定为做花生油的第一品牌。伴随这一画面,鲁花花生油的形象深入人心。2016年,鲁花的销售收入超过230 亿元,连续多年雄踞花生油第一品牌,实现了一个地方企业到行业领军者的蜕变。

打造花生油领导品牌:鲁花专注花生油生产

有了5S,孙孟全信心十足,拉上几大箱油,就到一家粮油店推销。

几个人吭哧吭哧把油抬到对方老板的办公室。横说竖说,对方就是不要。没办法,只好搬出来。搬到大厅时,有人不小心手一滑,箱子坠落在地,油流了出来,香气四溢。

“哪来的油,这么香!”人群沸腾了。老板走了出来。

“这是你的油?”老板问。孙孟全点了点头。“抬进来吧!”

几个人又吭哧吭哧搬进去。老板很满意,定下了所有的油。

因为这个小插曲,鲁花的油很快火遍齐鲁大地。济南、烟台等地都出现了抢购潮。

就在鲁花征战山东期间,中国食用油市场发生了一场革命,给孙孟全带来了压力

1988年,新加坡嘉里粮油与中粮集团共同出资,组建南海油脂。经此牵手,马来西亚粮油大亨郭鹤年如愿进入他觊觎多年的内地粮油市场。

三年后,南海油脂推出金龙鱼食用油,开启了中国粮油的小包装时代。此前,内地老百姓一直食用散装油。金龙鱼名义上是合资,实际掌控在郭氏手中。中粮不得不另立山头,推出福临门食用油。

至此,中国食用油市场两大寡头垄断的格局初步形成。

当嘉里和中粮上演两强争霸时,鲁花还是偏安一隅的地方企业,尽管练成了5S 独门绝技,但影响还局限在山东本地,无力与两大寡头抗衡。

为了壮大实力,孙孟全决定跟一家外商合作。双方约定,鲁花只提供散装油,不负责市场销售。但后来孙孟全发现,对方在鲁花油中添加其他的油,尽管这在当时是行业惯例,但孙孟全接受不了。

原因是,这样做,生意是大了,却违背了他的初衷。他的初心是,为消费者提供纯正的花生油

在一次会议上,孙孟全据理力争,希望对方改变做法,怎奈势单力薄,他失败了。不过,作为折中,对方允许鲁花独立生产自己的小包装花生油。(www.xing528.com)

这对鲁花来讲,是一个新的开始。孙孟全踌躇满志,但他很快就尝到苦头。由于鲁花的花生油成本高,定价不菲,消费者并不买账。

“掺兑”的油卖得好,纯正的花生油却销售惨淡,这让孙孟全大为光火。他很快意识到问题出在品牌上,“不就是因为人家的牌子硬,而我们鲁花的牌子不如人家吗?”

于是,孙孟全开始研究起品牌的事。

怎样建立品牌呢?定位关键!当时,市场上的食用油种类很多,鲁花的油虽然好,但完全被淹没了。要想走出红海,就必须找到差异化的定位。

孙孟全认为,鲁花的优势是花生油,而这个细分市场还没有领导品牌。他决定将鲁花的确定为做花生油的第一品牌。

为落实这一战略,鲁花无论在包装设计还是广告诉求上,都刻意彰显自己作为花生油的品牌属性,让消费者看到花生油,首先就想到鲁花。

在一则经典的广告中,丰收后的农民用手剥开一粒饱满的花生,一滴油自上而下滴入油桶,溅起油花。伴随这一画面,鲁花花生油的形象深入人心。

而“人民大会堂宴会用油”的标识,更是将鲁花品牌和权威捆绑在一起,尽管这一标识后来被禁用,但它无疑为鲁花积累了声誉,使之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

事实上,这一标识也并非孙孟全虚张声势

2009年6月,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济南主持召开企业家座谈会时,当场称赞孙孟全:

“鲁花有名啊,孙孟全!我们每天都吃鲁花油!”

2016年,鲁花的销售收入超过230 亿元,连续多年雄踞花生油第一品牌,实现了一个地方企业到行业领军者的蜕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