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娃哈哈创始人的执着与坚韧

娃哈哈创始人的执着与坚韧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30年来,这种高频度的出差节奏从未改变,他靠走遍神州建立了一个企业王国。《福布斯》曾在2010年、2012年和2013年三次将其评为“中国首富”,但他对这个头衔并不感兴趣,他表示富豪榜只能反映一个数字,而不能反映数字背后的企业家及其精神。对于宗庆后而言,这种“精神”首先是一种拒绝平庸,不屈从于天命,并决心肩负家族及企业崛起使命的奋斗精神,而整部娃哈哈传奇就是一场意志的胜利。

娃哈哈创始人的执着与坚韧

达能“离婚”之后,娃哈哈再次走上高速增长道路,如今更已稳坐“中国最大饮料巨头”宝座,其经销网络已渗透到全国各个地区,包括本文开篇所提到的西藏那曲县——在那里,地上除了牛粪就是娃哈哈的瓶子。

宗庆后何以能取得如此成就?他自己的回答是,因为“能走”。

在宗庆后的办公室,摆放着一堆布鞋、几个拉杆箱和一张简易床。一年之中,他有200 多天处于出差状态,随时准备换上布鞋、提起拉杆箱上路,回来后就在简易床上休息。30年来,这种高频度的出差节奏从未改变,他靠走遍神州建立了一个企业王国

每到一地,宗庆后通常先去拜访当地政府官员,然后召开分公司或经销商会议,之后则跑街串巷,与普通民众聊天。聊天时,他能得到很多有用信息,比如哪家的饮料卖得好,人们会在什么情况下去买,对于价格感受如何。有时候,他还能问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资讯,比如,一位老大妈曾告诉他,“你们这饮料好是好,就是瓶子太小了,在我们这儿不方便。”

可以说,宗庆后是娃哈哈的第一“侦察兵”。通过这种零距离的沟通,他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市场需求,以及竞争对手动态

宗庆后不但在国内走读市场,到了国外也一样。他创业早期就出过国,在2010年被《福布斯》评为“中国首富”后,就更是频频受邀出访。每到一座城市,他不是先去看那些名胜古迹,而是到处逛超市、买饮料,然后把这些饮料打包运回国内。

有人开玩笑说,宗庆后应该是中国喝过饮料种类最多的人。

因为了解消费者和竞争对手,所以娃哈哈的新产品都是有的放矢,也就没有犯过战略性错误。对于一家大企业而言,这非常关键

走读市场的另一个收获是,它让宗庆后了解底层心声,也就能够处理好与娃哈哈普通员工的关系。在他看来,普通员工对企业的需求无外乎三个:一是要有钱赚;二是要有人情味儿;三是要有凝聚力。

第一点自不必说,娃哈哈的生意蒸蒸日上,员工的待遇自然水涨船高。此外,他还会给员工提供一些额外福利,包括整体性的,比如建立了“廉租房”,还包括针对个体的,比如帮助某高管解决了其女儿的入学问题。(www.xing528.com)

宗庆后坚持在娃哈哈建立“家文化”,他的名言是:凝聚小家,发展大家,报效国家。他认为这三个“家”在利益上是统一的,大家应该守望相助,共创大业。

在管理问题上,宗庆后则表现得非常独裁,集团董事长是他,总经理还是他,一切大事都是他说了算,连个“副总”也不设,全公司唯一能跟他叫叫板的只有他的女儿宗馥莉。不过,他认为这样挺好的,公司历次重大正确决策都是他独裁的结果,他说中国干得好的企业都是一把手独裁,当然要独裁而开明。有报道称,在娃哈哈,但凡有关钱的事情都得找宗庆后签字。

宗庆后承认这一点,但补充说:不签字的老板不是一个好老板。

此外,宗庆后也不像某些企业家一样迷信西方的管理和营销模式。他与达能合作过,他觉得西方人的那一套在中国没有什么特别优势,反而耽误决策,损失大把商机

比如,1998年,他曾向达能建议“响应国家号召”,“到西部去”,“对口支援当地”,这本来是向外发展的一种模式,但达能一听这些“有中国特色”的词汇,就觉得肯定会亏钱,予以断然拒绝。后来宗庆后想明白了,外国人不懂中国,你怎么能去请教外行呢。

从1987年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开始,30年来,宗庆后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娃哈哈。平时,他不打高尔夫球,不玩游艇,更不打牌、赛马,除了偶尔看看影视剧外,几乎没有娱乐活动。在一般人看来,这样的日子乏味至极,但宗庆后却乐此不疲。尽管已经72 岁了,但他说自己还要再干20年,而且,他相信自己可以干到。

这么拼命地工作到底为了什么?

对于宗庆后而言,财富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有人统计过,他每年的个人开销大约为5 万元,他自己则说1000 万元之外的财富其实都是社会的。《福布斯》曾在2010年、2012年和2013年三次将其评为“中国首富”,但他对这个头衔并不感兴趣,他表示富豪榜只能反映一个数字,而不能反映数字背后的企业家及其精神。

对于宗庆后而言,这种“精神”首先是一种拒绝平庸,不屈从于天命,并决心肩负家族及企业崛起使命的奋斗精神,而整部娃哈哈传奇就是一场意志的胜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