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现当年愿望,为家庭争气——他的创业故事

实现当年愿望,为家庭争气——他的创业故事

时间:2023-05-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我干吧,不过当年创利4万元好像少了点,我可以保证上交10万元。”中考时,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无法报考师范学校,那是他当时最大的愿望。

实现当年愿望,为家庭争气——他的创业故事

茨威格在其名作《人类群星闪耀时》有一句流传甚广的话:“一个人生命中最大的幸运,莫过于在他的人生中途,即在他年富力强的时候发现了自己的使命。”

这句话用来形容宗庆后极为合适,他在42 岁那年发现了自己的“使命”:承包了娃哈哈集团的前身——杭州市上城区校办企业经销部。

那是1987年,宗庆后就在那家经销部上班,单位共有三名员工,另外两人则是退休女教师。经销部的业务是向上城区的小学批发文具、纸张、笤帚和饮料等。由于前任经营不善,经销部连年亏损,到承包时,开办费只有4 万元,其余14 万元可用资金全部来自贷款,要靠承包者赚取的利润来偿还。

文教局要求承包人当年的利润指标是4 万元,同时每年返还1 万元“政府投资”(即存款),4年还清。

当时承包会上的几名候选人了解到这些情况后,都没人吭声,个个唯恐避之不及。

“我干吧,不过当年创利4万元好像少了点,我可以保证上交10万元。”宗庆后发言了。

这个表态让主管领导大喜过望,但其他人却满腹狐疑:宗庆后真能吹牛!

宗庆后觉得自己不是在吹牛。他从1978年进入校办企业,干过操作工,当过供销员,开过“厂中厂”,还到外地成功签过单,讨过债。最近几年他主要跑学校,每天蹬三轮送货,跟客户很熟,对市场敏感。他觉得,这个承包人只有他干得了。(www.xing528.com)

除了干得了之外,宗庆后还觉得自己必须干——这是他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

宗庆后1945年出生于江苏宿迁父亲曾是南京政府的一名小职员,这样的出身为他带来了厄运。中考时,他因“家庭成分”不好而无法报考师范学校,那是他当时最大的愿望。此后他便辍学了,开始在杭州的大街小巷讨生活,主要卖爆炒米和煮红薯

1963年,宗庆后参加“上山下乡运动,先去了被称为“舟山西伯利亚”的马目农场,做挖沟修坝、拉土堆石的活计,一年后又去了绍兴茶场,做种茶、插秧、割稻、造地、养猪、杀猪的活计。他在这两个农场干了15年,酬劳加起来只有大约5000 元。

1978年,他在母亲的安排下返回杭州市,进入上城区校办企业;1980年,他与比自己小4 岁的知青施幼珍结婚,并于1982年生下女儿宗馥莉。

多年来,宗庆后一直想出人头地,一直想做点事情,却一直没有什么机会。他不怕吃苦,在马目农场时,他经常晚上跑出去偷偷干活,但他害怕被一种身份或一位领导左右命运,永远过那种匍匐在地的日子。

所以,当文教局宣布承包校办企业经销部时,他毫不犹豫地冲了上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